-
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500亿
2014/6/24 16:05:3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500亿(記者/張昕)到2017年,惠州市汽車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到2020年達到1000億元……22日,記者從惠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繼今年初《惠州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完成公開招標后,該局經反復修改完成了《惠州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下稱“規劃”),並正式通過了專家評審。記者了解到,“規劃”謀劃了未來5到10年惠州汽車產業的發展定位與目標、思路與重點、產業布局、對策與措施等,其中,為填補整車項目的缺失,計劃引進培育1到2個大型汽車整車項目,到2020年形成產值超150億元的整車制造基地。
症結:產業鏈條薄弱整車項目缺失
來自惠州市汽車工業辦的統計,2013年,惠州市有汽車零部件企業50家,規模以上企業38家,規模以上汽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11.3億元,增長24.8%,實現增加值71.4億元,增長28%,實現銷售收入295億元,同比增長18.5%,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尤其是在車載電子和汽車線束生產領域,市場競爭能力較強,2013年,全市車載電子和汽車線束領域的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8.5億元,約佔全市的60.5%,而目前車載電子的國內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70%。
不過,惠州汽車零部件企業雖然數量較多,“規劃”分析稱,尚缺乏部分關鍵零部件環節龍頭企業,存在產業集中度低,關聯度不大、產業規模不大等現象,整體產業鏈條薄弱。
同時,由於惠州市一直缺乏客、轎及載重車類整車制造項目,很難促進整車的一、二級核心關鍵零部件企業及其配套體系落戶,難以形成核心關鍵零部件企業集聚。
此外,惠州雖已經形成了國內領先的汽車電子產業集聚地,但超10億產值企業下游零部件採購規模還不夠大、開放性不足,產業鏈間上下游企業聯系鬆散,影響企業的運營成本和規模擴張,也阻礙區域內產業鏈各環節間的協作。
對策:建汽車產業園尋求新能源整車突破
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乘勢而上 加快發展 盡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決定》,明確提出培育壯大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車和新能源、現代服務業四大產值超千億元的支柱產業,加快推進惠陽、博羅、大亞灣等汽車產業園規劃建設,力爭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有所突破。
記者在“規劃”中也看到,惠州將打造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廣東省重點汽車產業園,形成“一核二帶三園四片”的空間布局,其中,“一核”為仲愷汽車產業區,主要定位為依托高新區的品牌優勢、產業集聚優勢和政策優勢,著力發展汽車產業總部經濟,各類行業公共服務平台等﹔
“兩帶”即以仲愷—惠城—博羅—大亞灣—惠陽為主線的汽車電子產業帶,以仲愷—惠東—大亞灣—惠陽為主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帶,打造惠州市汽車產業發展的兩大特色產業集群。
“三園”則是大亞灣汽車產業區、惠陽區汽車產業區、惠州(石灣)汽車產業園等,著力發展以汽車整車為龍頭、核心關鍵零部件配套的產業基地。
“四片”是鼓勵惠城區汽車產業區、博東科技園、東莞(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惠東縣京蘭汽車產業基地等四個園區積極探索汽車及零部件發展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在填補整車制造空白方面,惠州計劃引進培育1—2個大型汽車整車項目,到2020年形成產值超150億元的整車制造基地,突破口則放在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車上,逐步開發多系列各類型的新能源動力乘用車、客車,引進和培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燃料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