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
2015/4/8 8:32:4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5年后,中国航运业将会呈现怎样的景象?3月31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花费数年时间编撰的《2030中国航运发展展望报告》正式出炉,为未来中国航运业描绘了一15年后,中国航运业将会呈现怎样的景象?3月31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花费数年时间编撰的《2030中国航运发展展望报告》正式出炉,为未来中国航运业描绘了一幅蓝图。
将主导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
根据报告,2030年中国的国际海运总量预计62亿吨,约占全球海运量比例将达到17%;其中干散货运输中铁矿石、煤炭需求增长将明显放缓,粮食、石油进口将会增长较快,国际集装箱进出口海运货物总量将突破2亿TEU,中国将会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并将在全球集装箱海运贸易上占主导地位。
2030年中国国际海运运力将翻倍,全球占比将达到15%左右。2020年前,中国海运船队拥有量将超过日本和德国,2030年前中国海运船队拥有量有望赶超传统海运大国希腊。中国散货船舶会继续保持扩张趋势,所占船队份额最大,在中国所有货运船舶中,占比可以达到70%;油轮船队略有提升,占比为18%;集装箱船队占比会略有下滑,占比仅为9.5%。从吨位增长来看,未来20年散货船和油轮船舶的增速会略快于集装箱运力的增长。
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分工、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也将建立起与全球海运量相匹配的现代化干散货、集装箱和邮轮船队,提高运输保障能力。未来20年,中国国际航运船队规模将以高于5%的增速迅速扩张。预计2030年前,中国国际海运运力将翻倍(全球占比达15%左右),中国海运船队拥有量有望赶超传统海运大国—希腊。
新加坡、伦敦、上海三足鼎立
报告称,15年后,世界航运中心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新加坡、伦敦和上海将成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航运中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伦敦的国际航运中心领头羊地位将丧失。而中国航运现代服务产业将快速发展。在航运金融与保险业方面,203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欧美的船舶融资中心,中国船舶融资将占全球的30%左右。在国内外船舶的节能减排趋势下,航运碳基金、碳债券、碳期货得到发展,碳交易与融资和航运碳交易将得到发展,个人投资航运碳交易也将成为现实。在航运衍生品交易方面,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中心,特别是基于中国海运运价的衍生品交易将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就中国大陆而言,中国将在2030年形成以上海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航运中心为龙头,天津、广州具有一定区域国际服务能力的航运中心为依托,以青岛、大连、厦门、深圳等航运物流中心为基础的布局合理的航运中心体系。
中国将成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
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有望超越英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虽然目前国内邮轮的渗透率较低,但预计邮轮旅游将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旅游方式,15年后中国内地居民出境旅游市场有望达到近4亿人次的规模。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邮轮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爵浩表示,2030年,中国邮轮出境游将成为全球第一,入境游也将是全球前二位。
在邮轮旅游的市场驱动下,中国企业将会进入邮轮市场,布局邮轮运营、建造及邮轮母港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