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明康:中国金融需要“精准投放” 呼吁行业关注供应链
2020/11/25 14:22:17 来源:南方财经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市场高度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债市监管、信贷投放方面的改进。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11月24日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央行和财政部在无法直抵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仍应市场高度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债市监管、信贷投放方面的改进。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11月24日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央行和财政部在无法直抵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仍应追求“精准投放”,呼吁全市场金融从业者关注金融供应链和关节点,建议借助大数据识别、提升微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强调不能让“放水”成为僵死企业死而不僵、僵而不死的机会。
近期,金融委关注债券市场个案违约问题,央行呼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不要玩“钱生钱”的游戏。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于11月19日表示,疫情下紧急注资金融市场的方案将按期退出,继而于11月20日获得美联储一致行动意见,相关举措被市场解读为此轮“放水”切实救援了实体经济。
针对目前两国金融市场出现的不同市况,刘明康解读称,这是因为中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直接接触市场,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此次“前所未有”地直接进入了市场。
刘明康表示,中国央行和财政部的传统做法“不直接渗透毛细血管”,而是先进入金融机构,再以它们为中介过渡进入实际需要的市场。换言之,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直接扶持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个人。他认为,由美国国会签署、美国财政部推出、由3月27日持续到今年12月底的CARES Act(新冠援助、救济和经济安全法案),之所以能将美国金融市场从四次股市熔断、零债券发行的危局中拯救出来,最大的要点是“跳过所有金融机构,直接进场(资本市场)”,这在美国也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不能“直接进场”、“直接扶持”,但刘明康指出,中国信贷市场在当下关头,需要追求“精准投放”,称目前中国信贷市场的供应链“值得我们这些做金融的人都好好研究研究”。
他指出,市场上有很多具有经济生存能力(economic viability)的企业,它们表面上看起来(销售)价格不行了、但仍然有订单,表面上看起来遭受疫情重创、但产品质量还可以,这些是应该获得信贷的企业。相比之下,“本来僵死企业应该破产或重组,不能通过货币宽松让僵死企业死而不僵、僵而不死,不能把‘水’(资金)放下去给它们。”刘明康说。
刘明康称,中国要做的是“既精准又规模适度”的金融支持,应该“关注供应链”,可以使用大数据梳理链上的“关节(interconnector)”。他笑称,自家小区院中有20个探头,实际上社区网络已能反映中国大数据的发展程度,应该用大数据探明供应链“关节”的实际还款能力、信用等级。否则,“小微企业评级按照目前的信用评级方式,评级都不高”,因而只能从中介处以更高成本借贷。刘明康认为使用大数据可以提高信贷效率,让“毛细血管”里的微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较低成本的信贷。
刘明康同日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项目发布仪式上谈到中美关系,称目前有一个“窗口期”。他表示:“2021年拜登对中国的压力不会像过去那么大,因其执政第一年、第二年着重国内。”他指出,美国目前的疫情、财税、就业、移民、医疗问题都是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然而,刘明康预计收效不会很明显,因为美国参众两院在本次大选中再次落得两党分治的局面,相信会在诸多政策上互相拉扯、角力,导致效率低下。他还在现场向观众亲授“市场秘籍”,称相信美国股市和债市短期依然向好发展,而美元则不再强势、可能会偏弱发展。
不过,同台出席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看法不同。他认为,新上任的执政党民主党已经和美国民众脱节,不像共和党那样能处理“整合内政”的问题,因而担心拜登会在内政棘手时,再次将民众注意力转到外交上,从而可能会对中国发起敌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