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消楼市限购再成焦点 一线城市短期难松绑
2015/3/12 8:33:4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房地产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市场基本恢复均衡,放开限购不会对房价造成太大影响。”住建部发言人倪虹在接受采今年两会,代表们呼吁全面取消楼市限购的呼声引发广泛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房地产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市场基本恢复均衡,放开限购不会对房价造成太大影响。”
住建部发言人倪虹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限购政策应坚持因地施策。
取消限购看似颇受舆论欢迎,但诸多行业人士均认为目前仍在执行限购的北上广深和三亚五座城市中,北京最不可能放开限购。一位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目前成交量和供需关系而言,放开限购对市场的冲击已经明显弱化。但由于独特的区位因素,北京势必不会取消限购”。
果不其然,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北京团开放活动中表示,北京市住房限购不会取消,是永恒的。
上述分析人士还表示,上海广州深圳短期内取消限购政策的可能性也很小,只有三亚还是比较有希望。
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特大城市放开限购虽然可能性不大,但是还是有口子可以打开。外来人口购房门槛有望降低、郊区置业有望放开条件大户型物业有望放开限购等做法,都会为限购减压。”
两会代表呼吁取消限购
去年,楼市行情风云诡谲。受市场压力影响,前三季度楼市成交量和均价均出现持续走低。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多数城市已退出限购阵营。目前,依然处于限购状态的城市仅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五座城市。
虽然房地产行业已告别“疯长”时代,迈入稳步发展阶段,但是否取消限购依然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就表示,“限购只是调控手段,不是调控目的。控制房价,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也表示,“房地产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市场基本恢复均衡,放开限购不会对房价造成太大影响。”在他看来,限购会误伤一些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特别是“一刀切”地对外地人限购很没道理。
蔡继明还以美国为例,“在美国买别墅很便宜,但是很难实现低买高卖,原因就是卖的时候税特别高。中国人想去‘炒房’价格都炒不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海南奥林匹克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川建也说,市场的事情就应该交给市场,伴随不动产登记的实施和相关税收调节,每个人的合理购房需求有可能得到满足,楼市也是可以健康发展的。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海淀分公司副经理朱良玉的观点大致相同。他说:“一线城市的限购确实会影响到一部分人自住购房需求。基于一线城市房价过高、一度投资投机旺盛的情况,限购也是权宜之计,短期内是否放开应谨慎考虑。但随着市场调节机制的不断完善,限购应该尽早退出历史舞台。”
豪宅放开限购也不行?
两会期间,部分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拿出了“北京总价1000万以上住宅取消限购”的提案。黄其森说,有人建议在北京取消单价5万以上的商品房的限购,给“北上广深”的限购政策松松土。这有道理,但不如以总价为标准。
他说,“像北京这类城市,近年来也盖了不少小户型,如五六十平方的,5万单价折合总价是300余万,也是有不少需求的。但总价1000万以上,是个门槛,不是一般普通消费者能承受的,这几年北京每年顶多消化两三千套,无伤大雅。放开这类住宅限购,去行政化,可以活跃市场,增加税收。”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表示,豪宅市场放开限购的趋势是明显的。比如说,从2015年北京市场豪宅入市的情况看,部分楼盘突破了此前4万元/平方米售价上限的行政限制,而能够获得较宽松的入市环境。这说明豪宅市场未来会注入一个市场化的管控思路。
当然,从目前的政策思路看,对限购政策进行局部放松的做法也容易出现。而首先“开刀”的可能就是豪宅产品。因为豪宅产品若是处于限购的框架内,可能没有太多意义。获得购房资格的人也预计没有太多支付能力来承受豪宅的单价。从这个角度看,让豪宅市场积极入市,寻找更匹配的购房需求,是政府改善供求关系的重要一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