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对电信业“发起挑战”:电话短信是否会免费?
2015/3/17 8:34:4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全球尚有2/3的人口未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巨头们正将他们锁定为下一个目标。而在这一轮较量中,传统运营商被甩在了后面。文|CBN记者姚芳沁制图|彭奥向来是硬件厂商全球尚有2/3的人口未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巨头们正将他们锁定为下一个目标。而在这一轮较量中,传统运营商被甩在了后面。
文|CBN记者姚芳沁
制图|彭奥
向来是硬件厂商更加重视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这一次又被互联网和软件巨头抢去了风头。
在3月2日开幕首日的主题演讲中,几位电信公司的领袖坐在一起,为互联网公司对传统电信行业发起的“不公平竞争”烦恼。“我们是重资产的行业,而互联网巨头是轻资产的,它们可以提供免费服务,你怎么可能和免费的语音、短信和视频服务竞争呢?”DeutscheTelekom的CEOTimotheusHottges抱怨道。
不久,这个看似重量级的演讲就被Google的一项低调发布淹没了。Google产品高级副总裁SundarPichai证实,Google将在未来几个月中在美国推出一项无线服务。
长期以来,美国无线服务市场一直被Verizon、AT&T、Sprint和T-Mobile掌控,尽管Pichai一再强调Google的意图并不是要与这四大无线运营商展开竞争,而是要促使它们采用创新技术—运营商们令人失望的创新进度,阻碍了Google将全球接入互联网的计划,但无论如何,Google的这一行为都在暗示,自己已经不满足于提供互联网服务了,并且,它还要对交付互联网服务的无线市场施加影响。
Pichai承认,当GoogleCEO拉里·佩奇第一次提出用热气球来提供移动网络覆盖的时候,他觉得这个想法实在是“太疯狂了,就好像是科幻片一样!”不过现在,这个被命名为ProjectLoon的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就能成为现实。新西兰的沃达丰、拉丁美洲的Telefonia和澳大利亚的Telstra已经加入了测试阶段。
ProjectLoon始于大约4年前的一个试验项目。GoogleX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首先把一个路由器放在一个气象热气球里,让它升上1万米的高空,想试试看是否还能收到信号,结果他们成功了。接着,利用上千个悬浮于1.8万米高空的太阳能高抗压热气球来提供互联网连接的项目就成形了。
每一个热气球大约15米宽,12米高,利用氦气升空。它的主体材料由2.5毫米厚的聚乙烯材料制成,足够承受海拔高度变化带来的压力。每个热气球有3个无线射频天线和1个指向地面的Wi-Fi天线,平均可以持续飞行6个月的时间。它可以被看做是一个能覆盖地面直径约40千米区域的无线基站。只要是拥有Google授权的天线,就能接收到一种Wi-Fi宽带网络。
去年,ProjectLoon改为支持LTE,也就是4G无线标准,用项目负责人MikeCassidy的话来说就是“在天上飘着的手机信号发射塔”,这让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有了大大的提升。
它首先用到了太阳能技术:气球从太阳能中获得电力支持,因为气球飞行在云层之上的同温层当中,那里总是阳光明媚。另外,Google通过软件和算法还可以让气球上下飘动,根据风的方向来捕捉风流信号,从而将气球稳定在一个区域。而ProjectLoon使用的另一项技术名为“网状回路”(MeshNetworking),它能够将互联网数据包从一个气球传输到另一个气球,还能够将数据迅速传到地面上在屋顶建立天线的家庭和企业用户,同时也能将这些用户的数据传输出去。
简单地说,我们在地面移动的时候,手机信号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Google所做的就是,利用热气球把这些基站升到空中,它们可以飘到任何一个地方,并且没有通常修建新基站所要花费的巨额投入。就目前的测试数据来看,这种热气球网络的速度可以和3G网络的速度相当。
“目前全球有45亿人尚未接入互联网,如果Google的热气球能在这些人中将互联网接入率提高5%的话,它就能从每一个新增用户那里每月获得5美元的收入,对公司来说这绝对是个好生意。”Cassidy说。
他同时还看到,即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热气球网络也有它的用武之地。“在平流层的好处是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当飓风或者台风等恶劣天气来临时,地面的互联网连接会被切断,这时候热气球就能够提供紧急的互联网连接,只要人们有一台手机,就能够接入热气球的网络。”
这并不是Google第一次尝试提升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体验。在美国,Google在堪萨斯城、奥斯丁等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高速网络。去年它花5亿美元买入了制造低成本卫星的创业公司SkyboxImaging,尽管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扩大Google地图的覆盖,但Google承认,最终这项技术也会被用于更好的互联网接入。同时,它还想将部分未被使用的电视频谱接入互联网。但这些手段的成本都过于高昂—对于全球多数未接入互联网的贫困偏远地区,热气球这样廉价的工具看起来更为现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