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4月23日今日豆粕市场分析
2015/4/24 8:32:3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大豆进出口动态】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为3%,大豆出口关税为零。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480万吨,同比增长28.8%。2011年【大豆进出口动态】大豆进口关税税率为3%,大豆出口关税为零。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口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480万吨,同比增长28.8%。2011年全年累计进口大豆5264万吨,累计数量同比下降3.9%,累计金额同比上涨18.9%。2012年累计进口量5838万吨,数量同比增加11.2%,金额同比增加17.6%。2013年全年累计进口6338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增加8.6%,累计金额同比增加8.6%。2014年累计进口大豆7140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增加12.7%,金额同比增加5.0%。2015年1月进口大豆688万吨,2月进口大豆426万吨,3月进口大豆449万吨,1-3月累计数量为1563万吨,累计数量同比增加1.9%,金额同比下降17.1%。
【豆类基本面】周三CBOT大豆期货市场延续收跌,受累于出口需求下降,以及担忧禽流感可能影响豆粕需求。爱荷华州养鸡场发现禽流感病毒,引发市场担忧美国家禽行业对豆粕的需求可能减少。巴西工人罢工谈判结束,薪资和运输价格未谈拢,部分工人开始罢工,预计将影响大豆出口。周三国内豆类市场窄幅调整,上涨阻力增强。大豆强势反弹,远月合约表现强劲;粕类涨势受阻,受油脂反弹压制效应较为明显;油脂延续涨势,上行动力偏强。豆类市场消息面匮乏,全球大豆供应过剩状况尚难缓解,国内豆类市场缺乏指引,维持振荡格局。
【大豆今日操作建议】东北大豆主产区政府陆续启动大豆直补政策,补贴措施与种植面积挂钩,在2015年5月底前将补贴资金足额发放给大豆实际种植者。各省尚未公布直补价格比较基数,农民尚无法享受政策红利。黑龙江省尚有50%大豆未销售,现货市场维持低迷表现。大豆5月合约临近交割暴涨暴跌,并带动远月合约低位震荡。市场消息面整体平稳,价格反弹后现货套保意愿提升,抑制市场上行高度。预计今日连豆维持振荡走势,建议投资者保持振荡思路,远月大豆多单谨慎持有,5月合约持仓有限且临近交割,投资者应谨慎参与。
【豆粕菜粕今日操作建议】市场消息面平淡,美豆市场陷入盘整状态,南美丰产形势与美豆面积创纪录等偏空因素继续压制盘面。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延续弱势振荡,多地跌至2900元/吨附近,供过于求状况同样突出。油厂开工率较高,各地库存攀升,生猪存量同比降幅明显,养殖业亏损状态尚未改观,制约补栏热情,均拖累粕类需求。进口大豆远期成本继续下滑,油脂反弹后对粕类价格的压制效应更加明显。预计今日国内粕类期货维持振荡走势,建议投资者保持振荡思路,轻仓观望为宜。
【油脂今日操作建议】美国爱荷华州发现禽流感病毒,国内豆粕消费可能出现松动,昨夜盘中美豆粕走弱,油粕交易进一步解锁导致豆油偏强。马来西亚方面棕榈油4月1-20日出口增长约9%,刺激价格反弹,但预计外盘反弹动力不及国内,这样才能给出足够利润刺激进口,从而弥补国内逐渐下滑的现货库存。总体来看由于盘面存在赌天气市的情绪,不愿意从较低价格进一步下滑,进口大豆集中到港后粕类基差将下跌,而油脂供给在利润修复之后也将充裕。因此供给造成的熊市格局未改,油脂可参与短期反弹。随着买家对北美大豆买兴减弱,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平淡、现货市场价格低迷,南美供应充当市场主力,但巴西卡车工人罢工重燃,对巴西出口的担忧情绪推升大豆价格继续小幅反弹。豆油前期受到原油反弹带动,后市要继续关注原油表现。另外从基本面来看,美豆出油率下滑,豆油库存走低,油粕比价得到修复。国内油脂去库存之后进口利润将有更多机会回归正面。考虑后期国内供应充足、美豆题材未至,暂仍保持震荡思路,或参与短期反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