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制造2025》终于落地 智能制造将成制高点
2015/5/21 8:34: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终于落地。 中国政府网19日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业内人士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终于落地。
中国政府网19日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方案是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行动指南,它的发布对相关企业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制造业地位不容动摇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业内人士认为,这明确了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贯穿全局的一条重要的投资主线。
近年来,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发展、金融业发展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去制造业”的倾向。劳动力、土地、环境、能源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利润越来越薄,很多资本开始离开制造业。
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十家最赚钱的企业当中,中国有4家企业入榜,全部都是国有商业银行,而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而入榜的另外6家外国企业中有苹果、三星、微软三家电子制造企业。这种差别的确发人深省。
对此,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曾警告,中国的工业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危险倾向。资本游离,不再向实体经济投入,甚至连实体经济本身也外流去搞虚拟经济,支持经济发展的能源、资源、土地、人才等要素的非正常转移,使得效益低下,工业被“空心化”。
《中国制造2025》开篇明确,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三步走实现强国目标
工信部部长苗圩介绍说,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有一批重大技术、重大装备亟待突破,还缺少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他认为,我国大体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走,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就是‘三步走’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希望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中国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通常认为,目前美国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英法韩处于第三方阵。
《中国制造2025》要求,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任务、十大重点领域和五项重大工程。其中,九大任务包括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等;十大重点领域包括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五项重点工程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等。
智能制造将成为制高点
在《中国制造2025》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智能制造。
据工信部人士介绍,“推动智能制造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路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认为,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是要抢抓的制高点,而主攻方向则是智能制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