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日企在于中国市场的整体表现:产能缩减投资下降销售扩张
2015/12/16 8:32:4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日本最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商事,决定在2年多内增加会说中文的员工至目前的3倍,目标是1000人。伊藤忠向来重视中国大陆市场,但此次规划在日本大型国际化企业来说日本最大商社之一的伊藤忠商事,决定在2年多内增加会说中文的员工至目前的3倍,目标是1000人。伊藤忠向来重视中国大陆市场,但此次规划在日本大型国际化企业来说也是少见的大手笔。
相比伊藤忠,对于大部分在华日企来说,2015并不是一个呈现乐观趋势的年份。
事实上,劳动成本上升与产能下降,是大多数日企在华面对的问题与压力。近两年来日本对华实际投资额一直呈下降趋势,2014年下降38.8%,2015年1-10月则下降了25.1%。
尽管如此,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田端祥久表示,绝大多数企业正通过出口转内销、削减其他成本、提高营利部门的利润等方式积极转变企业战略,适应中国市场。
中国单位劳动成本超过日本
今年2月5日,全球知名腕表品牌西铁城精密有限公司突然宣布解散。这是日本西铁城精密集团莱合有限公司在华的独资企业,于1997年开始生产,主要生产手表表面、装配件及高精密制品等。
据媒体报道,西铁城集团对此事的解释为“海外生产体制整顿”。
业内人士分析,在正常生产时,广州工厂员工的工资一个月基本在3000元以上,劳动力成本已经失去优势,订单向外转移的情况普遍。
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不少在华生产的日企都收缩了规模。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世界500强之一、日本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神户制钢所原本计划在今年秋季提高40%的产能,但如今决定延后一年实施,且可能进一步延期。原因是中国新车市场出现增长停滞迹象。
生产智能手机零部件精密加工设备的津上精密机床在中国拥有月均1500台的产能,在今年春天月均产量还在800台左右,到了年末只剩下300-400台。
服装生产商Adastria计划未来五年内将把在中国生产的比重从9成降至7成。反之,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生产的比重将从1成增至3成。
优衣库的母公司、日本国内最大的服装企业迅销集团此前9成产能都在中国,今年也降至6-7成。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和上海,工人的平均工资已分别达到566美元和474美元。虽然大大低于日本的2000美元,但从单位劳动成本的角度考虑,已经出现了变化。
SMBC日兴证券的测算显示,1995年,以美元结算的单位劳动成本日本是中国的三倍以上。这一差距在之后逐步缩小,到2013年,中国已反超日本。到了2014年,中国更与日本拉开了距离。
当然,这背后有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首相以来推动日元对人民币贬值约四成的原因,但大部分观点认为,当前中日两国的劳动力成本不会再次出现逆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