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2016/4/29 10:36:0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国务院及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行业发展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旨在为物流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物流企业规范运作,培育行业内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壮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国务院及发改委、商务部、交通部等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物流行业发展的规划和产业政策,旨在为物流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物流企业规范运作,培育行业内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壮大,引导物流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汽车零部件物流是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不仅代表了现代物流行业的最高水平,也是汽车行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政府充分支持物流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汽车零部件物流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2)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基础,目前中国汽车物流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使得物流服务差错率高、信息传递慢和管理效率低下。随着汽车制造行业的纵深发展,汽车制造厂商对汽车生产过程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推动了汽车零部件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和普及。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零部件物流企业进一步优化运输配送路线和时间,有效降低客户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协调成本,更加科学的进行货物分装和集拼,进一步提升车辆装载率,提升零部件库存管理效率,同时能够提升物流企业对客户突发需求及物流异常情况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推动零部件物流行业朝着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精益化方向发展。
(3)物流行业标准建立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汽车零部件的品种多,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差异大。为优化汽车物流体系,实现包装、运输、仓储和装配线供应的一体化,发达国家的汽车物流行业通常都会采用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物料容器具,这不仅能实现搬运技术和仓储的机械化,运输装卸的合理化,同时对产品的质量保证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员会及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部门陆续发布了 《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物流标准目录手册》及其他标准,初步建立起符合现代运营理念的物流标准体系,推动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促进了汽车物流行业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物流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为汽车整车企业选择、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提供了依据。
2、不利因素
(1)行业成本上升压力较大
汽车零部件物流成本主要由运输配送过程的公路通行费用、车辆油费、人力成本、仓储服务过程的仓库租金或自有仓库成本构成。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价格以及仓库等租金价格快速上涨,汽柴油价格高位波动,使得物流企业的业务运营成本不断上升,成本要素的价格上升使汽车零部件企业盈利水平面临较大压力。
(2)专业人才缺乏
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国内物流行业本身缺乏高端人才输入和培养机制,导致专业人才较为稀缺且后备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行业快速发展。
物流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操作技术,包括运输技术、装卸搬运技术、仓储技术以及包装技术等。二是信息技术,包括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EDI 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物流在运输、装卸、仓储和包装等操作方面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信息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汽车零部件物流所涉及的主要信息技术情况
序号信息技术名称概念功能及应用1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相间条列的条、空及其对应的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符号。条形码技术是指运用条形码编码规则、条码译码技术、光电技术、印刷技术、扫描技术、通信技术等,将计算机所需要的数据用一种条码来表示或将条码表示的数据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自动采集的数据。A、采购货物时扫描供应商预先贴好的条码,录入产品类别、体积、数量、重量、成分等信息;B、 入库时扫描周转箱的条码和准备存放周转箱的货架,使货物与货架一一对应;C、 出库时从电脑中调取条码显示货物存放位置,取货后将货物从数据库中清除。2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无线电波对带有信息数据的媒体进行读写,并自动输入计算机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信息容量大等特点。A、 供应商将每一单位货物的相关信息写入电子标签中,采购时自动读取;B、与 GPS 技术相结合,在途跟踪货物具体位置;C、入库时自动识别货物类别和数量,并分配库位,存放时可实时盘点;D、出库时自动生成装车计划,车辆通过门禁时自动核对货物类别和数量等3GPS技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信号接收器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可快速、精确、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反馈空间信息。主要用于车辆跟踪、指挥调度、行驶监控和安全防护等。4产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按照统一规定的通用标准格式,将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和共享,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自动实现数据交换。主要用于货物采购和出入库时,与汽车制造厂商、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减少纸质文件交收、简化订货、备货、取货、存货和配送过程,节省人力与物力。5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其综合了 RFID、GPS、传感感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的可视化智能管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数量众多且地域分布广泛,物流企业需要在供应商集中的地区建立中转仓库,构建以中转仓为节点、以运输路径为线路的物流网络,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投入。汽车厂商附属的物流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依附于汽车制造厂商,可以获得稳定的物流业务,但在拓展集团外客户时存在一定限制,导致在物流基地、运营车辆以及专业人员等方面的投资意愿相对欠缺。因此,这些企业会将部分甚至全部订单外包给符合要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此外,汽车制造行业技术工艺复杂,投资金额较大,单个汽车制造企业规模较大,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以一家汽车制造企业为核心客户并提供长期服务,因此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的客户通常较为集中。
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与汽车行业基本一致,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随着经济发展而呈快速增长态势,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亦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汽车行业普遍实行以销定产,每年 2 月春节期间以及 7 月、8 月夏季为汽车销售淡季,汽车产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他月份汽车产量处于相对高水平,最近三年汽车月度产量变动情况如下(单位:万辆) :
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业务规模、需求供给状况和利润水平等均受到它们的影响。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的上下游行业如下图所示:
交通运输业及石化行业主要影响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涉及柴油等燃料成本、公路通行费以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费用等,油价、通行费等因素的变动会对物流企业的成本产生重要影响。
房地产行业主要影响物流企业的仓储成本。汽车零部件物流企业通常围绕汽车制造厂商和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聚集区建立中转仓库,仓库所在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或租金价格会影响物流企业的仓储成本。 条形码技术、RFID 技术、GPS 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物流方案的整体设计,涉及配送路线、时间规划以及仓储管理等方面,这些因素也会对物流成本产生较大影响。 汽车零部件物流行业下游客户为汽车制造企业及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行业的景气程度等直接影响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市场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