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瓶颈分析
2016/12/4 10:25: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冷链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冷链物流过程。由于生鲜食品易腐变质的特性,产品必须在流通的全过程中持续保持适宜的温度,并迅速周转,因此冷链物流必须使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紧密衔接,并配以合适的设备、统一的管理,方能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与高新技术、高额投资、先进管理紧密相连。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据中物联冷链委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收入总额为148.3亿元,同比增长36.1%,收入总额不足冷链市场10%。2015年全国冷藏车增长14000辆左右,冷藏车保有量突破9万辆,同比增长18.4%。2015年全国冷库新增390万吨,冷库总保有量达到3710万吨,折合9275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1.76%。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对比来看2010年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到的发展目标,已经完成并略有超出。
2013-2015年我国冷库容量稳步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我国冷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品的消费逐年迅速增长,前景光明,但目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他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主要表现在:
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运输损耗巨大
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藏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冷链保障,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每年冷链物流所造成的损失巨大。
2、冷冻冷藏技术落后,管理急待加强
目前国内各个冷冻冷藏企业的制冷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冷冻冷藏质量监控、车间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虽然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中,但由于企业不能及时使用,导致了各个环节上的信息阻塞,易腐制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发生无谓的延误,进一步加大了风险。此外,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
3、冷冻冷藏业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冷链系统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冷冻冷藏链,从起始点到消费点的流动储存效率和效益无法得到控制和整合,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不可避免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影响了冷冻冷藏业的资源整合与行业推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