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钢材及主要钢铁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2017/7/28 12:49:5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钢材加工都是通过压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钢(坯、锭等)产生塑性变形。根据钢材加工温度不同,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钢材是国家建设和实现四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其应钢材是钢锭、钢坯或钢材通过压力加工制成的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材料。大部分钢材加工都是通过压力加工,使被加工的钢(坯、锭等)产生塑性变形。根据钢材加工温度不同,可以分为冷加工和热加工两种。
钢材是国家建设和实现四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其应用广泛、品种繁多,根据断面形状的不同、钢材一般分为型材、板材、管材和金属制品四大类,为了便于组织钢材的生产、订货供应和搞好经营管理工作,又分为重轨、轻轨、大型型钢、中型型钢、小型型钢、钢材冷弯型钢,优质型钢、线材、中厚钢板、薄钢板、电工用硅钢片、带钢、无缝钢管钢材、焊接钢管、金属制品等品种。
(一)中国钢材进口分析
数据显示: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进口数量为1,278万吨,同比下降11.4%;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进口金额为14,334,801千美元,同比下降20%。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进口量统计表如下表所示:
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进口量统计表月份数量(万吨)金额(千美元)数量同比(%)金额同比(%)1月1151,406,224-14.7-16.22月871,054,141-11.5-14.23月1211,414,080-3.7-7.74月1201359780-8.2-175月1051,203,000-13.4-226月1171,284,4633-107月1051,244,780-14.2-19.28月1021,107,682-12.8-24.29月1011,076,854-25.8-35.510月95978,233-12.6-27.211月92995,969-18.8-28.212月1181,210,943-2.4-17.4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二)中国钢材出口分析
数据显示: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出口数量为11,240万吨,同比增长19.9%;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出口金额为62,814,708千美元,同比下降11.3%。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出口量统计表如下表所示:
2015年1-12月中国钢材出口量统计表月份数量(万吨)金额(千美元)数量同比(%)金额同比(%)1月1,0296,849,85252.122.22月7805,256,34062.442.73月7704,739,97313.9-9.84月854523851613.2-12.95月9205,338,36614.1-16.26月8895,110,60525.7-8.27月9735,319,36220.8-15.68月9735,142,86125.4-14.79月1,1255,678,24232.1-9.810月9024,672,4365.6-2411月9614,618,515-1.1-30.612月1,0654,879,0754.8-29.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07-2015年中国钢材出口统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主要钢铁产品进口情况分析
2011-2015年中国主要钢铁产品进口量 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 5年中国主要钢铁原料进口情况 万吨、万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主要钢铁产品出口情况分析
2011-2015年中国主要钢铁产品出口量 万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中国主要钢铁原料出口情况 万吨、万美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