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鑫融基·金融研究院:博物中国,艺都洛阳:洛阳文旅的精药良方
2020/8/13 17:40:25 来源:中国经营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整合洛阳的博物馆、遗址遗迹资源,挖掘梳理洛阳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全国规模最大、跨时期最长的博物馆集群,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切脉问诊,对症下药。笔者在《看看西安,为洛阳文旅切脉》一文中为洛阳文旅发展号过了脉,而良方又在何处?
答曰:博物中国,艺都洛阳。
一、博物与艺都:洛阳历史与文化的精华之牌
“历史”与“文化”是打造文旅城市最重要的软件,也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洛阳文旅发展中最重要的一味“药引”。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洛阳”。来洛阳就是要看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洛阳的历史牌和文化牌一直在打。可是,在洛阳可以追溯的历史太多太古,以致于“远不可见”;可陈述的文化太厚太重,以致于“深不可读”。
笔者认为:洛阳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是历史与文化的精华之牌,以及牌的展品和展示方式。
1、博物中国,观洛阳寻华夏根
整合洛阳的博物馆、遗址遗迹资源,挖掘梳理洛阳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全国规模最大、跨时期最长的博物馆集群,全方位、多层次展示五千年中华文明。
第一,整合市内国有(遗址)博物馆资源,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即将洛阳市的21家国有博物馆、和5家国有行业博物馆进行“邦联”,按照行业管理的方式,统一对外宣传的主要口径。例如:都冠以“洛阳博物馆XX分馆”的称谓,统一线上推广、线下接待标准等。
第二,创建“东方博物馆之都”官方网站。网站链接各个博物馆,尽情展示洛阳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文化元素,推出参观套票、推荐完整旅游路线等,并据此精准引流,吸引中外游客来洛寻找中国故事。
第三,构建博物馆经济的生态系统。强化博物馆与上下游行业的产业融合,通过形成丰富的博物馆产业链,打造博物馆经济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博物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2、艺都洛阳,感受中华技艺大美
龙门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洛阳三彩艺术更是见证了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升华以及洛阳曾经的沧海桑田;……除了在各类艺术博物馆内将这些历史文化的精彩呈现,也要在博物馆之外让人们感受到洛阳的文化魅力。
首先,树立“洛阳三彩”、“龙门石刻”等艺术品牌,利用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等对其历史、工艺、技术等进行全方位宣传。
其次,加速推进产业融合,除了旅游参观,一方面,将这些艺术元素融入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如博物馆附近或特色艺术街区的饭店内的餐具、酒店内的铺陈等都可融入石刻、三彩等艺术;另一方面,在艺术园区内设置体验区,加强人们与艺术本身的互动。
最后,以艺术博物馆、特色艺术街区等区域为核心,铺设艺术氛围,例如街区涂鸦、街头展示、固定摊点零售等,把洛阳打造为现代化都市和艺术长廊相结合的文旅城市。
二、博物与艺都为魂,“硬件”为体
用“博物与艺都”吸引人,靠“旅”留住人,洛阳文旅的硬件设施至关重要。
1、北郊机场:扩展洛阳文旅门面
从洛阳机场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机场规模、辐射范围,还是航线数量、游客吞吐量,在未来五年内,很难实现旅游集散地水平,必须借力发展。洛阳要抓住与郑州“双引擎”发展的机遇,与新郑国际机场对接,在洛阳北郊机场打造新郑国际机场的异地航站楼,推动洛阳机场成为国际航班的起落地。
2、空港产业集聚区:搭建洛阳文旅“走出去”的桥梁
上述异地航站楼的建设,使得将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纳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发展规划之中,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一,在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设立文旅商贸产业发展办事处,引入郑州的优势资源,合力打造洛阳国际艺术品保税和展示中心。
第二,支持两市文化旅游行业协会、创投机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争取国际国内大型经济、政治、文化会议永久会址分别落户郑州、洛阳,构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及人文交流平台。
第三,加强与国内外著名旅游城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承办世界旅游组织年会、中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分会场、“一带一路”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等国内外大型旅游会议、博览会、论坛,推出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洛阳国际旅游形象标识,提升洛阳旅游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吸引力。
3、十字形高铁枢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必备条件
目前,洛阳仅有一条郑西高铁横贯东西,南北方向并无高铁线路,这与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严重失衡,极大地影响了洛阳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限制了洛阳文旅业的发展。
因此,洛阳要积极推进十字形高铁枢纽建设,同时加快构建便捷顺畅的都市圈交通网,打造现代化高质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第一,建议省政府帮助协调国家发改委和国铁集团,尽快将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同时由省政府牵头尽早开展前期工作,让呼南高铁豫西通道项目早日落地,加快洛阳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进度,以最大程度带动豫西北乃至豫西南地区旅游、工业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省政府大力支持、洛阳市政府全力推进郑登洛、郑巩洛等城际铁路建设,打造快捷便利的洛阳都市圈交通网络,争取在2025年全面建成洛阳都市圈内快速通道。
第三,扩充洛阳龙门高铁站的规模和容量。洛阳龙门站主要承担枢纽全部动车作业,以及大部分城际动车作业,而当前规模只有3台7线,年客运量也仅六百万余人次。所以,建议加快推进洛阳龙门高铁站的扩建工程,同时完善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市内交通网络布局、5G网络覆盖、餐饮住宿等。
4、星级酒店:提升洛阳文旅接待水平
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酒店住宿环境则是一个基础条件。现如今,洛阳只有三家五星级酒店,即钼都利豪、东山宾馆和华阳国际,再新建5-10家五星级酒店也不为过。同时,可以仿照国际“唐人街”,以国际星级酒店为中心,针对主要境外游客群体的不同文化传统和风格打造洛阳的“国际街”,展现洛阳这座城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结束语
或许大家已经习惯了“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洛阳名片,但是,可称之“千年帝都”的城市不止洛阳,可称之“牡丹”或“花城”的城市也不止洛阳。更何况,在这个八个字中,并没有洛阳。我们不得不再加上“洛阳人民欢迎您”,是否尴尬?
博物中国、艺都洛阳能否弥补其缺憾?
转自中国经营网:http://www.cb.com.cn/index/show/gd/cv/cv1361058321492/p/s.htm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