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产业融合 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2021/12/22 13:09:1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2月14日,风光旖旎的黄土江畔,玉屏侗乡风情园中典雅壮观的传统侗族木质建筑群,与万顷松树林交相辉映。 这个玉屏文旅融合的4A级旅游景区——玉屏侗乡风情园,占地2358亩12月14日,风光旖旎的黄土江畔,玉屏侗乡风情园中典雅壮观的传统侗族木质建筑群,与万顷松树林交相辉映。
这个玉屏文旅融合的4A级旅游景区——玉屏侗乡风情园,占地2358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景区集2万平方米的侗家风情建筑群、乡愁馆、侗绣馆、箫笛博物馆等景点于一体,与星级酒店、现代购物中心汇集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
“在刚过去的侗年佳节中,景区通过长桌宴、高山流水、篝火晚会、侗族歌舞等传统民俗,吸引了八方宾客前来打卡游玩。”侗乡风情园景区总经理刘文峰介绍,文旅融合还带动了本地餐饮、民宿的发展,以及田坪镇100多名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加速乡村发展步伐。
在朱家场镇的农旅融合发展景区茶花泉,配套旅游景点西南国际茶花园项目建设正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负责人金宇说,立足于油茶文化,景点引进了570余种山茶花品种,建成后将作为玉屏山茶花的试验基地和基因库,助推本地旅游业和山茶花市场深度融合发展。
传统建筑变成风景线,无人问津的山茶花将成为旅游目的地。
既无名山大川,又少名胜古迹的玉屏自治县,虽然农业兴旺、文化繁荣,但因自然山水限制,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晚。2013年以前,该县没有一个3A级景区。
如何破题发展?据玉屏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青介绍,该县依托武陵山大文化旅游圈和黔桂生态旅游圈双重辐射的黄金区位,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进文旅、农旅、体旅、康旅深度融合发展,建成4A景区侗乡风情园、3A景区茶花泉、7个特色农业观光示范园、7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迅速成为“桃源铜仁”旅游版图上的一支劲旅。
此外,玉屏还打造了全国首个箫笛专题博物馆,先后举办了“中日韩箫笛学术研讨会”等箫笛文化活动;依托黄桃、油茶等产业开发了花卉观赏、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业态;举办了茶花泉山地自行车赛等体育赛事,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通过构建“农旅+文旅+康旅+体旅”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圈,玉屏实现了旅游精品化、乡村精美化、文化精彩化、生活精致化、产业精细化、传播精准化,形成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美食品尝、赛事观赏、购物研学等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1月至9月,玉屏共接待游客573.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51亿元。旅游与产业正深度融合,产业链条正不断延伸,发展中的玉屏正全力实现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十四五”期间,玉屏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建设国际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目标,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持续打响“箫笛名都·侗听玉屏”旅游品牌,高质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转自:贵州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