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地层臭氧剂量减半 可使小麦增产两成
2022/2/10 10:10:14 来源:科技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目前,近地层臭氧浓度不断升高,已经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那么,臭氧污染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记者1月26日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目前,近地层臭氧浓度不断升高,已经成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那么,臭氧污染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呢?记者1月26日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悉,该校最新一项研究表明,近地层臭氧污染对东亚地区小麦、水稻和玉米造成显著减产的负面影响。该成果论文已在线发表于《自然》子刊《自然·食品》。
高浓度臭氧通过气孔进入作物叶片内产生氧化胁迫,会对粮食生长带来负面影响,威胁全球粮食安全。东亚作为全球臭氧污染的热点地区,评估臭氧污染对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该研究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领衔,并联合国内外9家单位共同完成。研究整合了中国、印度和日本多个田间控制实验数据构建臭氧剂量与产量损失的响应关系,并采用臭氧保护剂(EDU)试验进行验证。
研究发现东亚地区的小麦对臭氧污染最为敏感,其次为杂交水稻、常规水稻和玉米。研究通过分析近三年中国(2017—2019)、日本(2015—2017)和韩国(2016—2018)3072个监测站点的臭氧浓度监测数据,以及综合国际粮食价格、作物生育期、臭氧浓度和剂量—相对产量响应关系,发现臭氧污染导致东亚地区每年作物减产损失约630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小麦、杂交稻、常规稻和玉米减产分别为32.6%、29.3%、12.9%和8.6% 。研究指出如果通过积极的减排措施使得臭氧剂量减少一半,中国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产量可较当前产量分别提高21%、10%和4%。
研究建议在东亚地区实施强有力的减排措施、加强臭氧抗性作物品种选育和挖掘提高作物臭氧抗性的农艺措施,以实现作物产量提升。同时,研究建立的臭氧剂量与产量损失的响应模型为预测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可能产生的定量结果以及对损失提出缓解策略提供指导,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继续抢眼
- 下一篇:中式餐饮企业 今年或掀上市潮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