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全球视野下新机遇 公募落子布局海外市场
2022/9/20 8:51: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公募机构“走出去”有利于构建更加强大的资管行业,同时也将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开放中诞生,在开放中成长,也在进一步的开放中实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公募机构“走出去”有利于构建更加强大的资管行业,同时也将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在开放中诞生,在开放中成长,也在进一步的开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从2008年开始,一批大型基金公司陆续设立香港子公司,积累经验后,继而在美国、新加坡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不仅如此,一批中小型基金公司近年来也紧紧跟随大型基金公司的脚步,积极落子海外市场。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公募行业高水平开放。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公募机构“走出去”有利于构建更加强大的资管行业,同时也将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
渐成气候:纷纷设立境外子公司
2008年,公募基金公司开始积极开拓离岸市场,香港市场成为最火热的首发阵地。同年1月,南方基金与东英金融(现已更名为华科资本)合资建立了南方东英资产管理公司,这也是公募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的首家子公司。
此后,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陆续成立。例如,2009年11月,汇添富香港正式成立;2009年12月,博时基金全资子公司博时国际获得证监会核准,并于2010年3月在香港注册成立。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批率先“出海”的公司迅速壮大。南方东英团队人数已经从十几人扩充至上百人,员工配置也较为多元化。作为在香港本土成长起来的ETF管理人,南方东英在香港市场已经发行了35只ETF产品,被视为香港市场最大最成功的ETF发行商之一。
南方东英产品及客户战略部主管王辰坦言,初来香港成立子公司,面临水土不服的挑战。“恰逢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带来了机遇,南方东英从ETF产品实现突围,南方A50ETF的成功让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为搭建销售渠道网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博时国际目前投资团队约有50人,资产管理规模约120亿美元,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包括权益、固收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类别的双向及跨境资产管理服务,获得了多家海外主权基金、央行、养老基金、大型金融机构的委托,并在中国香港、韩国及美国市场布局了多只公募基金。
公募“出海”的选择地也越来越多元化。以汇添富基金为例,继成立汇添富香港后,去年8月汇添富美国正式成立。同时,汇添富新加坡的设立申请正在等待证监会的批复,未来将主要服务于环太平洋及中东地区。
近年来,中小型基金公司也“扬帆出海”。永赢基金、睿远基金等设立香港子公司的申请相继获得批复。此外,证监会网站显示,朱雀基金也递交了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申请。
监管推动:提升全球资产配置能力
公募境外子公司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监管的支持与鼓励。2008年,证监会发布《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的规定》,明确了基金公司在境外设立、收购或者参股经营机构的条件及程序。自此,公募“出海”拉开了序幕。
在10年探索的基础上,2018年,《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细化了公募基金设立境外子公司的相关规则。
如今公募基金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应当“走出去”。今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
在中欧基金总经理刘建平看来,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优质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升,为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资本市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公募基金“走出去”可以让全球的投资者配置中国核心资产,分享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红利。
需求广阔:沉下心解决市场痛点
多位业内人士坦言,公募基金开展国际化业务的空间虽然很大,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在博时国际看来,与外资巨头相比,我国资管机构在非中国资产投资能力、复杂衍生工具投资能力、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能力以及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围?“其核心就是沉下心来真正解决市场的痛点。”博时国际表示,虽然境外资管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但整体市场依旧广阔。如果公募基金将在本土市场服务亿万客户所积累的产品与服务经验运用到相关市场,是能够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的。
对于公募基金如何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在王辰看来,公募基金的国际化要持之以恒地经营,不能简单复制过往成功经验,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一方面,必须了解当地市场的行业模式,理顺供求关系,找到业务切入点,弥补后来者的弱势;另一方面,要结合需求,聘请适合的人才,深入当地市场。此外,要抓好品牌建设,树立自身特色,逐渐明晰自身的业务和品牌形象。
转自: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