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
2013/1/28 11:05:4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讯:据北京中经先略投资咨询中心预计,2012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而2011年这个数字为8.79万亿元。其中,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光伏太阳能等产业应用规模和产业竞争力居世界前列。
据介绍。2012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有望突破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可达2%,其中企业R&D支出占74%以上。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全面实施,填补了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核电超大锻件、“申威1600”高性能中央处理器、快速成像测井技术装备等一批重要技术和装备空白,突破了12英寸65-40纳米集成电路成套工艺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工艺,研制成功了抗癌药物埃克替尼、水污染监测治理装备等一批重要的新产品,推动了信息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新材料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于2008年年底正式启动。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巡视员王富昌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该专项共申请发明专利1649项,研发各类新产品、新技术1900余项,新增产值355.9亿元。该专项成果已经开始批量应用,为行业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创造了条件。2012年我国机床产值和数控机床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对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极具代表性。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介绍,在该专项的支持和推动下,TD-SCDMA成功走向产业化,目前在网用户已超过5000万;我国主导的TD-LTE和TD-LTE-Advance入选国际主流技术标准,并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步入商用;建成世界最大、覆盖全国的IPv6网络,在中国高技术的发展史上树立起了通信高技术研究的旗帜。该专项的实施还使我国网络通信领域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涌现出中兴通讯、华为、大唐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企业,形成了通信高技术产业集群,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通信高技术及民族产业的发展。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两项科技重大专项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是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典型代表。记者从科技部了解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已经累计申请专利近4万项,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直接新增产值约1.1万亿元,引领和带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然持续保持总产值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我国激励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市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的初步形成。
据悉,近年来,随着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创新要素进一步向企业集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2年,通过实施国家战略任务、重点建设工程和科技重大专项,带动了龙头骨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部分战略性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通过技术转移政策带动技术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08年的2665亿元增至2012年的6000亿元以上。创新基金中央财政投入44亿元,在研项目达1.6万项,直接带动社会各类资本投入1083亿元。国家创投引导基金累计投入20.6亿元,带动地方设立各类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超过260亿元,间接带动社会资本规模超过1400亿元。通过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科技支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一批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发展,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破解融资困难,仅国家开发银行2011年就发放科技贷款348亿元。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有92%是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11年年底,中央累计补贴185亿元,带动企业和地方投入237亿元,推动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光伏太阳能等示范应用。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25个城市实施“十城千辆”推广示范工程,带动全国推广运行各类电动汽车2.74万辆;“金太阳”工程支持光伏发电分布式和并网式应用示范,总装机容量达5.8吉瓦;在37个城市开展“十城万盏”示范工程,应用LED照明灯具超过600万盏,年节电超过5亿度。
2011年,全国4.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免税866亿元,上缴税费7300亿元,创造了全国近1/3的发明专利,开发了全国1/3的新产品,研发投入占全国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