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储蓄逐步向投资转化 2020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增长显著
2020/12/25 15:07:17 来源:金融时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在注册制改革、再融资新规等多重政策助推下,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显著增长。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2月22日,年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达4.8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四成。在注册制改革、再融资新规等多重政策助推下,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显著增长。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2月22日,年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达4.8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四成。
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张与居民配置金融资产的需求增加相伴而行。业内人士表示,引导居民储蓄由机构投资者配置,通过公募基金、养老保险体系等多个渠道进入资本市场,有利于扩大直接融资的资金来源,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
12月22日,证监会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初步安排。会议强调,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理事长尚福林表示,资本市场要更好发挥将居民储蓄转化资本的能力。一是将不同风险偏好、期限的资金更高效转化为资本,优化直接融资市场结构;二是更好发挥财富管理功能,要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发展红利、增加财产性收入。与此同时,资本市场还要提高配置效率和促进创新能力。
直接融资规模显著增长
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相继落地实施,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核心之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年内A股IPO公司数量达381家,合计首发募集资金4577.16亿元,A股IPO数量和融资额均大幅增长。其中,注册制下有138家科创板企业和58家创业板企业完成IPO,合计首发募资2778.15亿元,占全部A股IPO募资规模超六成。
IPO审核效率的提高是融资规模扩容的重要因素。开源证券研报显示,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上市用时大幅缩短。科创板公司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228天,创业板用时仅78天,显著低于同期核准制下主板和中小板的500余天。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明昊表示,科创板的推出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快速发展的动力。
从再融资角度来看,距离2月14日证监会公布并实施再融资新规已10个月有余,在这期间,需求端的公募、产业资本等资金相继涌入,再融资全面激活。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年内增发实际募资规模7384.91亿元,同比增长12.06%;配股实际募资规模474.12亿元,同比增长185.65%;可转债发行规模虽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但发行次数同比增加43%。
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公开发行公司债实施注册制,交易所债券市场规模显著增长。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年内公司债发行3561只,发行规模达3.34万亿元,同比增长34.7%。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直接融资入口将被进一步拓宽,有助于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
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背后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旺盛。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跨越1万美元关口,居民扩大权益投资的需求快速上升。中国结算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新增市场投资者152.71万,同比增长84.76%;期末投资者数17615.31万,同比增长10.83%,其中,自然人投资者数量为17574.09万。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居民储蓄“搬家”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虽然从绝对值上看,A股市场中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但从持股市值比重来看,个人投资者份额占比明显降低,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逐步提升。未来,大多数居民储蓄将转化为基金、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成为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从而平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占比,优化市场直接融资结构。
近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发表署名文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出,长期资金占比是影响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直接融资比重高低的核心变量之一。分析人士表示,将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培育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而非让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已经体现出“居民财富—权益类产品—支持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光大银行行长刘金表示,权益类产品可以为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提供长期资金和权益资金,这不仅能够补齐金融体系当中直接融资、权益融资的短板,也有助于控制债务杠杆率,使得国内经济大循环更加顺畅与可持续。
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好处很多,难度也并不小。证监会表示,将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证监会要求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产品,是因为目前市场缺少长期资金来源,需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居民投资理财的产品体系,尤其是权益类产品,满足家庭理财需求。金融机构除了要做好投资者教育,还需要做好自身产品研发。
提高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还需要发挥各方合力,包括完善的配套制度、良好的市场环境、优质投资标的以及健全的执法机制等。
易会满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六大任务,包括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拓宽直接融资入口;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包容性;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夯实直接融资发展基石;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突出创新资本战略作用;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资源头活水。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领域的改革需要协调推进、同向发力,相信随着各方共识的进一步凝聚,‘十四五’时期,直接融资将会迎来大发展。”董登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