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新疆高素质农民农机领军人才专题培训圆满结束 45名学员携技启程助力乡村振兴
2025/6/29 10:29:11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新疆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育农机合作经营组织领军人才,是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难题的关键举措。6月28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农机合作经营组织领军人才能力提升与研修”专题培训圆满结束。45名来自新疆各地的农机合作社领军人才,历经14天的系统学习与实践考察,带着政策解读、技术方案与合作共识,从江苏南京启程返回天山南北,将把所学转化为推动当地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实际动能。本次培训以“聚焦农机合作组织专业化建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为核心,采用“新疆理论筑基+南京实践赋能”的跨区域模式,于6月13日在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乌市校区启动,6月16日起转至江苏南京开展实地研修,全程覆盖政策解读、技术创新、管理运营、实地观摩等多元内容。
在新疆阶段,学员们系统学习了文件中农机化发展部署、自治区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操作实务,以及《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关键内容。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专家梁建、祁兵等带来的“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专题报告,将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紧密结合;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谢建华教授针对新疆棉田残膜回收难题的技术讲解,更是让学员们直呼“解渴”。
南京及周边地区的实地教学成为培训“重头戏”。在2025中国(南京)数字乡村博览会现场,学员们近距离观摩了智能播种机、无人收割机的“绣花式”作业;江苏叁拾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数字农业系统、无锡惠山精细蔬菜产业园的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机器换人”带来的生产效率跃升;在江苏沃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棉花全程机械化装备生产流水线的智能化水平,更让来自棉区的学员们找到了技术升级的参照坐标。
“以前总觉得合作社发展是‘自家事’,出来学习才发现,我们都是新疆农机化的‘拼图’。”来自阿勒泰地区的学员胡德义在结业座谈会上的感慨,道出了45名学员的共同成长。
培训中,“破冰拓展”“专题研讨”等环节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学员们围绕“提升农机效率策略”“智能化农机普及路径”“农机与农艺融合”等议题深入交流,形成20余条可落地的合作建议。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精心搭建的“学习共同体”,让伊犁的残膜回收技术、喀什的棉田管理经验、巴州的农机服务模式得以跨区域共享。
“不仅学技术,更学思路。”来自喀什地区的玛日耶·阿卜杜热伊木表示,通过对比江苏稻麦全程机械化经验与新疆大规模农业特点,她已初步规划合作社引入智能检测装备的升级方案。这种“从照搬照抄到创造性转化”的思维转变,正是培训旨在达成的核心目标。
作为自治区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培训全程体现“精准赋能”理念:经费由专项基金保障,学员食宿、培训、交通全免费;课程设置聚焦“政策—技术—管理”三维需求,既有文件解读,又有智能农机实操;培训结束后,学员还将获得持续的技术跟踪与资源对接服务。
新疆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育农机合作经营组织领军人才,是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难题的关键举措。此次45名学员的成长,将辐射带动全疆2000余个农机合作社升级,为构建“粮油、棉花、果蔬、畜产品”四大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农机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从天山脚下到秦淮河畔,14天的培训虽已落幕,但45名农机领军人才的“振兴之路”正新程再启。正如学员们在结业汇报演出上所说:“学好技术强本领,带富乡亲兴乡村”——这既是承诺,更是新疆高素质农民助力农业强区建设的生动注脚。(图文/高丽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