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谋篇“十五五”:新变局下的中国化工转型之路!
2025/9/19 13:31:22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25年9月18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在上海国际化工展期间成功举办“2026-2030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2025年9月18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在上海国际化工展期间成功举办“2026-2030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旨在深入分析全球及中国化工行业宏观趋势,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以及绿色低碳化发展路径三大议题。深入探讨未来五年行业方向与发展机遇,为企业布局2026-2030年发展路径提供前瞻指引和决策参考。01“十五五”宏观解读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团队认为未来五年全球GDP增速预计维持在2.5%-3.0%,贸易壁垒和债务压力共同抑制增长动能,区域分化与技术替代进程加快。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环境将呈现“安全与发展并重、新质生产力、政策引领”三大特征。平衡资源在发展与创新之间的配置,紧扣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国家安全战略带来的区域与局部产业机遇,成为行业关键启示。
化工领域未来五年全球将呈现五方面趋势:在应对贸易壁垒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驱动下,国际化工巨头与中国企业加速多区域投资,推动供应链重构;全球化工区域竞争力分化,中国企业基础化工品全球竞争力强化并涌现全球性布局;客户需求的本质性变化,驱动化工企业构建新型产业链协同生态;人工智能由产业端逐步渗透至化工领域,催生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政策成为化工创新的核心变量,多国通过国家战略级产业政策将化工产业竞争力提升至国家安全。
2025-2030中国化工周期将分成两个阶段:实现供应端驱动到市场需求驱动的转型。
阶段1:2025-2027年
产能持续释放并达峰,源头资源扩张加速,大型企业完成全面布局与新兴领域初步布局。
阶段2 :2027-2030年
规模性产能置换展开,行业利润显著回升,大宗化学品逐渐进入寡头竞争阶段,特种化工及材料企业实现进口替代与海外布局,建立创新与客户需求双轮驱动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愈发依赖于无形资产的软实力,以及对宏观政策与经济环境的前瞻把握与布局能力。
02“十五五”战略方向——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项目总监胡世明在《化工新材料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的创新应用》报告中指出,化工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支撑。我国产能持续扩大,自给率不断提升,但部分关键材料依赖进口。在电子信息领域,覆铜板、偏光片、灌封胶、环氧塑封料、改性塑料、热界面材料、橡胶密封件、芯片粘结材料等复合材料的中国市场规模约1300亿元,液晶聚合物等关键原材料的中国市场规模约900亿元,预计“十五五”复合年增长率约5%。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橡胶轮胎及制品、塑料制品、涂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等产品中国市场规模约220亿元,预计“十五五”复合年增长率约10%。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使用的化工新材料主要涉及轻量化材料、灵巧手及电子皮肤相关材料,具体地,聚醚醚酮、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TPE)、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酰亚胺薄膜、有机硅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项目总监 胡世明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项目副总监肖书筠在《合成树脂——从“基础”到“高端”的产业升级路径》报告中指出,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实现规模和质量的跨越式发展。2020年产量突破1亿吨,2024年达1.27亿吨,年均增速超8%,成为全球最大生产与消费国。2024年全球塑料总产量4.1亿吨,中国占比超1/3,亚洲占比53%。2024年中国通用塑料(PP、PE、PVC、PS、ABS)和通用工程塑料(PA6、PA66、PC、PBT、POM、PPO)自给率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总产能已占全球37.5%,产量占35%。特种工程塑料(PPA、PPS、PI、LCP、PSF、PAEK)产能仅占全球20%,自给率47%,但利润水平更高。预计未来五年全球塑料市场规模增速约5%,中国通用塑料、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产能和产量增速均领先全球。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项目副总监 肖书筠
03“十五五”战略方向——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项目副总监孙楠在《化工与生物制造产业融合发展新机遇》中指出,全球化工绿色转型加速,生物制造已成为多国战略重点。中国自“十三五”以来政策体系持续完善,2024年推动化工绿色低碳转型,发布首批生物制造产品名单并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展现全球引领意图。“十五五”期间,行业融合将迈向市场与生态共赢。技术突破将集中于非粮原料利用和AI-生物耦合工艺,以突破经济性与原料限制。碳税等政策将助推生物基产品替代,推动产业链构建农业废弃物–生物化学品–可降解材料的循环生态。企业应基于自身优势选择路径:生物企业聚焦高附加值领域突破,化工企业推进规模化替代,并通过合作构建可持续竞争力。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项目副总监 孙楠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咨询顾问陈懿楠在《“十五五”化工企业低碳发展规划与建议》中指出,化工低碳转型路径明确。从国际到国内、中央到地方,低碳政策层层收紧。巴斯夫的绿电布局、万华的清洁电力全覆盖、中石化的氢能与CCUS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标杆经验。建议企业从五方面推进:优化低碳产业布局、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攻关低碳技术、完善碳管理体系、参与零碳园区建设,以应对政策约束,抢占绿色发展先机,夯实长期竞争力。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咨询顾问 陈懿楠
当前,尽管外部不确定性增多,但中国经济韧性充足,2026-2030年中国化工行业将坚持需求导向,持续推进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改造,为实现化工强国目标提供新支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