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业“机器换人”面临的三个问题
2014/9/18 15:05:4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纺织业“机器换人”面临的三个问题近来,一股智能装备替换劳动力投入的“机器换人”热潮,正在席卷浙江、广东、江苏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引发各方关注。据悉,仅浙江省嘉兴市今年就将实施“机器换人”企业800家、技改项目800个,减少用工8万人;广东省广州市前不久作出规划,计划几年内就让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全市八成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一个半月前,浙江绍兴金汇纺织年产3000万米涤纶面料技改项目上线,新购置的260台新型喷水织机、9台扦经车、26台络丝车、260台倍捻机全部投入使用,预计年增销售额2亿元,净增利润5个百分点。此外,在浙江省南浔区年初排定的100家“机器换人”企业中,目前有80家已经开始改造,40家已经投入使用。眼下,“机器换人”已覆盖电梯、电机、电磁线、纺织、木业等五大行业。
中国纺织产业转型方向无疑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转型升级。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赶上或超过生产成本的增加,“机器换人”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未来5~10年时间,这种需求趋势将更加明显。
目前,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实现机器换人面临许多问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指出,一是用谁的机器;二是换掉什么人;三是谁来操作机器,换下的人去哪里?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三大问题确实存在。首先,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主要的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中,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系统集成商,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其次,人与机器需要艰难的磨合过程。2007年,唯美陶瓷集团花400多万元引进了七八台自动化设备,却遭到了部分集团中层的反对:“一台机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五六十万元,就减几个人划不来。”有人说,在刚启用新生产线的时候,新设备总会出问题,严重时不得不停线检修。几次下来,工人都从“全自动”打回“全部要自己动”的原始状态。而且,操控机器人的编码对工人而言几近“天书”,更增加了彼此间的疏离。虽然历经近半年的磨合,两者的关系已更加紧密,但机器的高效运转依然离不开人的配合。
最后,换下的人去哪里?浙江信威塑胶有限公司建厂4年多来,规模不断扩大。去年12月,企业管理层决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然而,一个问题凸显出来: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后,许多人工活儿将由机器代替,意味着将产生一批剩余劳动力。按照企业管理层的预想,此次将一次性裁减50多名职工,接近职工总数的1/3。也正因为这样才引发了前段时间因机器换人而发生的企业与员工之间起纷争的事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