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等巨头纷纷进军拼车领域 补贴战不可避免
2015/5/29 8:33:2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再过几个月这个市场可能就杀得血海一片了。”一位拼车行业的创业者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出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合规性得到认可的拼“再过几个月这个市场可能就杀得血海一片了。”一位拼车行业的创业者说。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出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合规性得到认可的拼车行业迅速发展,创投资本也纷纷下注。有数据显示,仅2014年就有超过20家拼车APP拿到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2亿美元。
2015年,资本对拼车行业的投资热情进一步高涨。仅4-5月两个月间,天天用车、51用车和嘀嗒拼车即相继披露规模从数千万美元到1亿美元不等的融资。微微拼车董事长、顺风车创始人王永则透露,微微拼车也在进行B轮融资。
“百度投资51用车和天天用车之后,很多投资人认为拼车领域的机会来了。投了滴滴快的的投资人是有限的,现在,更多投资人希望抓住拼车领域的投资机会。”有创业者对记者分析。
拼车行业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巨头进入后,行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是否会如其他资本密切关注的2C领域一样,补贴战一触即发?未来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格局?
模式的差异
拼车市场足够大,也足够有趣。
从市场需求看,拼车行业的市场规模毋庸置疑。基于共享经济的模式,其出行成本介于公交地铁和专车出租车之间。这一降低用户出行成本的模式,必然进一步提高需求。
嘀嗒拼车创始人、CEO宋中杰介绍:“中国的私家车数量超过了1.14亿辆(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交强险承保车辆约为11400万辆),这里面如果有10%的车主进入拼车平台,乘以服务频次,保守估计每天可以提供1000万到2000万次的运力。”
社交是拼车创业企业正在重点开发的属性,也是与出租车、专车模式形成产品差异化的又一方式。
以天天用车为例,该应用除邀请用户填写关于家乡、学校、常去的地点等基础信息外,还会请用户填写诸如“是否喜欢喝星巴克”等信息。设置的精妙之处在于,该类问题并不涉及用户隐私,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用户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
“2C平台的游戏机制设计还是很重要的。用户填这些信息是要暴露给很多人时,往往会比较谨慎,但又希望提供一些信息,因为这些信息能够吸引到和你比较像的人。”天天用车创始人、CEO翟光龙介绍说。
拼车企业通过车主和乘客之间的点评机制,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点评。以嘀嗒拼车为例,据宋中杰介绍,嘀嗒平台上沉淀的用户点评总量已超过500万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