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国内外深水油气工程装备发展趋势分析
2015/6/16 8:32:3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海洋装备具有技术门槛高、资金密集度高、国际化程度高等基本特点,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产品,是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 目前我国海上钻井平台、模块钻海洋装备具有技术门槛高、资金密集度高、国际化程度高等基本特点,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产品,是高端制造业的典型代表。
目前我国海上钻井平台、模块钻修机上的国产化装备有:顶驱、水龙头、转盘、井架及底座、绞车、天车、游车、泥浆泵、高压管汇、防喷器及控制系统、采油树、PDC钻头、牙轮钻头、振击器、扶正器、泥浆马达、螺杆钻具、油套管和筛管等钻井装备,震动筛、除砂器、射孔器材、压裂撬、固井撬等完井装备,电潜泵、螺杆泵等采油装备,吊卡、卡瓦、大钳等井口工具,变压器、变频器、控制柜等机采地面设备等。
目前我国以宝鸡石油、兰石集团、四川宏华、南阳二机、江汉四机、渤海石油装备、华北荣盛、上海神开、蓝科高新、亚星锚链等为代表的国内主要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为国内用户成套提供了1000~9000米系列钻机模块及泥浆泵、铁钻工、6000马力绞车等配件,2000~6500米修井机,平台采油树,最高等级69MPa防喷器等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固定式平台钻机、固井设备(双机双泵固井橇及远程控制)、海洋修井机已经完全摆脱了进口的局面,全面实现国产化;船舶锚链世界领先,全球份额接近50%。但整体水平依然很低,深水水下装备几乎是空白。
在市场需求方面,仅在2011年,国际深水油气投资达330亿美元,海底装置投入125亿美元。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年需求量400亿~500亿美元。海洋油气开发热潮刺激了海工装备市场的繁荣,预计到2015年,海洋工程装备需求2765亿美元,其中更新改装需求1700亿美元,新增装备需求1065亿美元。中海油在“十二五”期间为增加油气产能3570万方,计划投资2500~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800~1000亿元,结构件用钢91万吨,建设海管1500公里。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判断,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将在三五年内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经济回升基础尚未稳固,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需要逐一化解,以期稳中求进;特别是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步伐的加快,必将刺激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在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依然充满快速增长的动力。
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天然气(含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和利用装备、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装备(含海洋工程装备和油气钻采装备)、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
海洋工程设备制造稳步发展,“海洋石油981” 荣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为加大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力度,满足国内油气市场需求,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2006年10月正式启动“海洋石油981”号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项目。2011年5月23日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2012年5月9日在我国南海海域成功开钻,2014年5月开始在海南岛南150公里的南海北部深水区开钻,并成功发现了陵水17-2大型气田。
陵水17-2气田测试日产天然气56.5百万立方英尺(约160万立方米),储量预计1760亿立方米,并创造了国内自营油气田最大钻探水深1547米的记录。该气田作业时效平均为93.47%,比本区前期作业提高了22%,建井周期平均为40.21天,比本区前期作业减少了37%。陵水17-2测试的成功创下三项“第一”:中国海油深水自营勘探获得了第一个高产大气田;“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第一次深水测试获得圆满成功;自主研发的深水模块化测试装置第一次成功运用。
“海洋石油981”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它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014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