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十大电商领域典型法律案例发布 滴滴阿里榜上有名
2015/6/24 8:34:4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23日,记者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发布了专业解读电子商务法律的报告——《2014-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报告发布了“年度十大电子商务23日,记者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发布了专业解读电子商务法律的报告——《2014-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报告发布了“年度十大电子商务领域典型法律案例”:滴滴提供专车服务行政处罚案、阿里巴巴侵犯知识产权案、当当网网购进口巧克力无中文说明诉讼获赔7万元案、美团与大众点评互诉图片侵权案、阿里巴巴起诉自媒体人葛甲恶意诋毁案、浙江省第一起利用微信平台售假入刑案、“滴滴打车”和“滴滴”的商标诉讼战、易到用车举报滴滴快的合并涉嫌违规及行业垄断案、天搜科技股份假借论坛营销兜售APP涉嫌欺诈败诉案、网站称操作失误拒兑现美团“零元餐”惹官司。
“滴滴提供专车服务行政处罚案”作为“互联网专车第一案”,引起记者关注。对于此案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旭华认为,电子商务进入传统行业势不可挡,法律应与时俱进。关于专车的合法性问题,似乎成了这一电商模式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电子商务以强势的方式介入传统行业,传统行业既得利益者奋起反抗,法律服务应当与时俱进,更加专业化服务。
“浙江省第一起利用微信平台售假入刑案”的主角是近来发展迅速但模式备受争议的微商。从2013年5月起,微商何某开始通过两个微信号,在朋友圈发布各大名牌包包手表和高档化妆品的信息,之后被用户举报售假。何某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被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
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辽宁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认为:在微信朋友圈里开微店做生意,对店家来说交易快捷成本小,但对买家来说却是维权艰难风险大。由于微商不具备经营的合法执照、资质和证件,也不像淘宝网购那样具有第三方担保的安全交易平台,大多属于暗箱操作的私售行为,因此,通过微信交易一旦出现纠纷,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权,又由于缺乏交易凭证或者是碍于朋友间面子,这些都增加了通过民法维权的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电商平台要负起责任,加强自律和内部的监管,微信电商模式要健康发展,应让规范的营销机制先行。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这种类似个人账户的网上营销行为应当尽快纳入到法治的框架中。”董毅智表示。
记者了解到,报告不仅解读了电商领域的典型法律案例,同时还统计发布了包括电商立法、“微商”营销机制、电商征税、信息泄露、电商售假、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网络实名制、虚假交易、P2P跑路在内的“2014-2015年度十大电商法律关键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国企改革“1+N”解读:为能源企业改革护航
- 下一篇:大数据如何催化电子商务企业?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名厨助阵、品质赋能,中粮餐饮供应链视角引领川菜新发展
- 紫气东来·黔茶入沪 ——八步紫茶文化论坛点亮乡村振兴新未来
- 杭州德川、大龙补、华中国际北京农食亮相2025EBC轻食大会
- 睡眠博士首家睡眠集合店杭州盛大开业,开启一站式睡眠治愈新体验
- 《从贵州到全国31省:京东立体助农体系激活670县经济》
- 湖南环生瑞家全屋整装实力产品,构筑品质空间新高度
- 宇视科技2025合作伙伴大会丨业内首次提出“AIoT智能体”新理念
- 青云租:青青时代正式成为中国商业股份制企业经济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以循环租赁赋能可持续商业
- 金善美亮相“科技的力量”,山西机器人协会扬帆起航
- 汽车智能软件又有新突破!瑞典NIRA Dynamics以软件科技重构胎压监测,汽车制造业迎来更环保、更安全、更经济的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