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解读:2016年钢铁企业保生存的关键
2016/1/8 8:50:4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人力资源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讲到,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断提高劳动人力资源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讲到,主导国家发展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钢铁行业深陷“寒冬”的当下,钢铁企业已到了亟须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迫切时刻。目前,一些钢铁企业在优化人力资源方面已经有所行动,例如,武钢于近期开启了人力资源改革的“破冰”之旅。
那么,钢铁企业如何大胆改革,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呢?从本期开始,本版将陆续推出“钢企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系列报道的3篇文章,分别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岗位结构、薪酬人工成本三个方面来全面解析钢企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希望给业内读者以有益借鉴。
在钢铁行业高速、粗放、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钢铁企业更多的是关注资源、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只要有产能,并且能转化为产量,企业就有效益,二流、三流的产品也能挣钱,企业也能有盈利,所以,在这个阶段,人作为最具活力生产要素的重要性还体现得不是那么明显。但中国钢铁行业经过高速发展,已经到了产能严重过剩、效益大幅下滑、以质的竞争为主的发展阶段,企业的效益已经不是体现在产能上,而是体现在产品盈利能力上。这时,人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结构调整、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最终都落在人才队伍上。
从钢铁行业人力资源统计数据看,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力度大的企业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快的企业经营效益相对较好,生存压力相对较小,而且随着行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极度困难的经营形势面前,钢铁企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内部管理,练好内功,通过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生存发展。
近几年钢铁企业冗余人员明显减少
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是企业获取和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再好的设备,再好的产品结构,再好的工艺流程,如果没有好的技能人才队伍,没有强有力的管理队伍,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流程也只能生产二流、三流的产品,也只能高成本、低效率、不稳定地生产,最终被市场淘汰。在行业化解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的当下,人才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越发显现。
截至2015年9月底,钢协共收到124家会员单位报来的《2014年钢铁工业企业劳动人事统计报表》。其中,以集团口径统计,实际纳入统计范围的钢铁集团企业为75家;以单钢口径统计,实际纳入统计范围的钢铁企业共计107家。以单钢口径计算,上述107家钢铁企业2014年共生产粗钢5.64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8.23亿吨的68.25%。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