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
2016/7/31 10:29:4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956 年我国政府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提出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目标,以应对将来更加繁重的基本建设任务,该项决定开启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70 至 80 年代初期形成了我国第一次预制技术浪潮。1978 年原国家1956 年我国政府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提出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目标,以应对将来更加繁重的基本建设任务,该项决定开启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
70 至 80 年代初期形成了我国第一次预制技术浪潮。1978 年原国家建委提出“三化一改”(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政府也出台一系列与住宅产业化相关的政策制度。这个时期内,预制技术体系主要分为适用于多层建筑的预应力空心板体系,和适用于高层建筑的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
80 至 90 年代,预制技术被迫暂时退出市场。由于商品混凝土产能提升、房地产业崛起、大量农民工入城就业等因素,现浇结构体系成为住宅建设的主流,而装配式住宅的研究、设计、建造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业内对预制技术的研究也不再跟进。发展中断的主要原因包括:(1)住宅商业化模式依赖人口红利,缺乏创新动力;(2)国家政策未能跟进,持续性不足;(3)缺乏新材料、工厂化生产新设备及适应装配式建造的新工艺尽管如此,预制技术仍然体现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1998 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成立,开启了我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新进程。1999 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住宅产业化概念,要求住宅建设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提出住宅建筑材料、部品的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以初步形成住宅建筑体系、部品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住宅产业化。
进入 21 世纪以来,住宅产业现代化工作取得较快进展。这个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住宅部品的研发和生产上,1998 年到 2005 年间,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陆续批准建立了几个国家级的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都是住宅部品和设备的生产型企业。然而,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遭遇困境,由于技术标准、成本问题等因素,并未获得开发商青睐,产业化发展再次遇到瓶颈。近年来,基于经济发展要求、产业升级需要,监管层及业界共同蓄力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2010 年国家建筑工业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编制组成立,标志着装配式住宅标准进入编制程序,2013 年国务院转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建筑产业化和绿色建筑为未来发展方向。当前阶段,建筑产业化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建筑和钢结构为切入点,全面进入发展新阶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建筑产业化国际发展历程
- 下一篇:我国建筑产业化长期制约因素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