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国内外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将持续高于医药市场分析
2016/8/14 10:57:4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美国最大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展览会——2016年美国国际医疗器械及设备展览会于8月2日至4日在佛罗里达迈阿密海滩展览中心举行,展会将整合资源为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专业的展示平台,有效开拓全球市场,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欧盟、日本共占据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超八成的份额。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的40%以上。去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约14188亿美元。其中,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在3500亿美元左右。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医药销售增长率将保持在4%至7%,而医疗器械增长率将维持在8%以上,医疗器械市场的增速将持续高于医药市场。
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现状
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308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24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0%左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张。其中,作为骨科和心血管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附加值消耗医疗材料,将迎来快速增长机遇。机构预计,到2018年,我国骨科植入耗材和心血管支架耗材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212亿元和388亿元。
1.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有近万家,其中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这样的现状之下结果是,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国外产品在大部分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我国本土企业与欧美竞争对手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集中度亟待提高。我国高值耗材市场除了支架类产品实现国产化外,大部分被进口产品垄断,导致高值耗材市场整体价格偏高。
2009-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口额
医疗器械进口产品构成
2.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
大部分企业由于技术、资金及规模的限制,不具备核心技术,行业内企业研发力量的薄弱将不利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国内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
2.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
3.消费水平的提升,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
4.行业逐步规范化发展。
二、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预计未来五年至十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与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关联度将越加紧密,对中国的医疗器械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水平、营销网络势必产生巨大影响,促使中国医疗器械产品从中低端向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转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扶持政策力度加大,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张。重点产品如影像、免疫、疫苗、生化、血透、监护、高端耗材与植入及家庭康复用品等,研发与投入有望突破瓶颈制约。其中,作为骨科和心血管所需的介入器材、植入器材和人工器官等高附加值消耗医疗材料,将迎来快速增长机遇。
医疗器械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朝阳产业,企业如能从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国际市场环境、国内市场政策及自身发展战略三者联动过程中抢占先机,在系列政策加速落地以及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推动下,我国高值耗材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国产化浪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