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几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预测
2016/9/28 10:33:1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健身器材常以训练功能多少来分为单功能和综合型多功能两大类,常用的有划船器、健美车、健步机、跑步机、美腰机等。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缺乏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不少生产企业还处在仿制生产阶段,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消费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器材产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运动的人均消费还很低。
因此,中国健身器材工业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出健身器材统一的技术安全标准,加强售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现阶段,我国已有众多健身器材生产企业,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普通健身器材类型,中国企业都在生产,并为大量的境外品牌进行加工,中国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约60%的份额,出口交易额达20亿美元,出口已成为我国健身器材产业的重要支撑。
不过近年政府对健身休闲业发展较为重视,使得健身器材的内需有所增加。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全面健身计划(2016-2020年)》,就“十三五”时期深化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部署。这主要是由于健身休闲市场可以有效拉动居民消费,符合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我国居民的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已经融入了许多人的生活。全国健身房正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行业规模不断增大,健身器材作为健身房的上游环节,需求也日益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健身器材市场分为家用以及商用市场两部分,除了商用健身器材出现增长之外,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量增势也较好。
未来我国健身器材将朝三个方向发展,其一,标准化,当前我国健身器材的标准还不完善,今后将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其二,认证化,根据国际惯例,原带行政职能的审定将被第三方认证所替代,而目前我国健身器材的认证市场较为混乱,还未与国际接轨,未来认证化将会普遍推广;其三,智能化,智能健身器材将向用户推送健身计划、健身指导、健身提醒、社交等全方位健身服务,大大提高健身过程的科学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市场需求会大幅增加。
智能健身器材将成为今后健身器材的热点领域,对拉动健身器材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健身时间,甚至健身场所、健身方式等,往往很难固定。而智慧健身系统,可以在用户忘记健身时间时及时提醒;可以通过对用户工作、生活轨迹、规律的统计数据(通过智能手机)及体征指标,自动给出适合各自实际的健身场所、健身方式和总运动量,真正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而且现代人健身,普遍追求健身训练科学化,健身时间节约化,健身效果最大化。智慧健身系统,能够根据用户健美、塑形、瘦身、锻炼、康复等不同的健身诉求,在训练器械选择、训练方式搭配、训练方法指导、运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实现科学健身、高效健身。
健身器材目前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而且也正处于升级转型阶段,智能健身设备层出不穷,未来发展前景良好。2015年我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约为400亿元,预测,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0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速约为10%。
2016-2020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预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