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我国个人贷款行业产业链及进入壁垒分析
2016/11/30 10:38:1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个人贷款,又称零售贷款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贷款业务。个人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贷款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个人贷款,又称零售贷款业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贷款业务。个人贷款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贷款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有权依法处理其抵押物或质物,或由保证人承担偿还本息的连带责任。
个人贷款已经在国内呈现出产业链式的发展态势,虽然仍旧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等弊病,但在产业化发展的轰轰烈烈中,其未来仍旧可期。
个人贷款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我国,个人贷款产业链由银监会(监管机构)、央行(货币政策制定者)、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服务平台、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服务平台、借款人、商户等组成。
(一).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个人贷款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即在位个人贷款企业与新进入个人贷款企业相比,除了具有产品生产以外的费用优势,还有特殊的稀缺资源。
1、客户资源是个人贷款企业的稀缺资源。与新进入的个人贷款企业相比,在位个人贷款企业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营销网络。 新进入者在开展业务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其次,在争取客户时需要寻找、采集及挑选潜在客户的信息,需要游说对方与自己签订合约, 这些都需要新进入者比在位者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 特别是签订合约时,客户很可能是在位个人贷款企业的老客户, 新个人贷款企业往往需要承诺更优厚的贷款条件和其他好处才 能争取到别人的客户,从而导致费用支出过高。
2、人力资源也是个人贷款企业的稀缺资源。在位个人贷款企业 一般都有熟练的操作人员、有良好人际网络的营销人员以及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作为服务行业,一个个人贷款企业是否能提供满足客户各种需要的新的产品、是 否能将自己的产品及服务推销出去、是否能保持高效的机构运作,均取决于各类人员的工作能力。新个人贷款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培训费用来培养新人才,或者提供更 高的报酬来吸引有经验的工作人员。 因此,新个人贷款企业需要支付的额外费用越高,在位个人贷款企业的绝对成本优势越大,个人贷款企业的进入壁垒就越强。
(二)必要资本量壁垒
必要资本量是指进入某一市场所必需的资本投资; 必要资本量越大,筹资就越困难,这就形成了必要资本量进入壁垒。第十三条 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三)产品差异壁垒
由不同厂商生产的同一类产品,由于质量、性能、 外形、品牌和销售服务等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相互之间缺少替代性。新企业要进入产品差异大的行业,不仅需要购买专利,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推出新产品, 还需要花费巨额的宣传费用以提高知名度。产品差异 越大,消费者对某一品牌产品的偏好越强,新企业需 要比老企业付出的成本越大,产品差异壁垒也就越高。 过去,中国个人贷款企业的产品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国有四大银行的地位及规模偏好上。这是因为个人贷款企业提供的服务比较特殊,顾客对新个人贷款企业容易产生不信任感,更偏好资本雄厚的大个人贷款企业;再加上作为个人贷款企业最主要客户的国有企业又与四大国有银行有着天生的密切联系, 从而导致新个人贷款企业进入困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