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2017/3/22 17:04:0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精细化工行业的概述精细化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深加工业, 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精技术的各个领域,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工业部门。精细化工与一般化工的区别在于,后者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从石油1、精细化工行业的概述
精细化工是石油和化学工业的深加工业, 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精技术的各个领域,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工业部门。精细化工与一般化工的区别在于,后者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从石油、煤炭等资源中提取原料,经过加工制成半成品或材料,其优势在于生产量大、 市场需求稳定; 而精细化工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针对性更强、 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更高、更注重对技术的创新。
综观几十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进入 21 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
2、国内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及现状
我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 把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列入多项国家发展计划中,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及市场需求的引导下,我国精细化工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精细化工在我国行业统计中体现为专用化学品,包括化学试剂、催化剂、专用助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脂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生物工程化学品、日化产品专用化学品、林产化学品、信息化学品、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动物胶和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共 15 个领域。根据万得行业经济数据库, 2005 年到 2015 年,我国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 1.6 万亿元增长至 8.4 万亿元,业务规模扩大到近 5 倍。其中,专用化学品制造的主营业务收入从 3,169 亿元增长到 2 万亿元,业务规模扩大到近 7 倍。近年来,精细化工的发展在中国愈来愈得到注重,已经变成化工行业的战略要点,同时也是新材料的关键构成成分。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 已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的加工地与出口地。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企业达 24,655 家,资产总计达 71,464.80 亿元 。
精细化工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 即精细化率的高低现今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高低与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总体精细化率为 45%左右,但与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 60-70%的精细化率相比,我国精细化率的提升仍有很大的空间。此外,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在传统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同时,高端化工类产品严重短缺,部分高科技产品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提升行业整体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将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精细化工行业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精细化工行业的特点具有多品种、多功能、商品性强和高技术密集度的技术特性及具有投资效率高、利润率高和附加价值高等经济特性。从制剂到商品化需要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外加的复配物愈多,产品的性能也愈复杂。因此,精细化工技术密集程度高、保密性和商品性强、市场需求多元化。必须要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及时更新产品,做到多品种生产,使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做好应用和技术服务。
加强技术创新, 调整和优化精细化工产品结构, 重点开发高性能化、 专用化、复合化、绿色化产品,已成为当前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今后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方向。随着国家对精细化工行业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将迎来大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于 2016年 4 月初在北京发布, 《指南》发展思路可简要归纳为,两大主要任务:稳增长、调结构。两大主攻方向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发展动力为: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两大战略重点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扩大国际合作。
2016 年 10 月,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十三五”期间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化工新材料等为主要任务,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纵向合作,强化工艺技术、专用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的横向协同, 大力推进集成创新, 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 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建成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加快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扶持传统化工提质增效工程,鼓励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
1、我国醇醚和醇醚酯市场现状
醇醚及醇醚酯类产品是一类含氧活性产品, 主要是乙二醇和丙二醇的低碳醇醚,将醇醚类产品与醋酸进行酯化反应就产生了醇醚酯类产品。我国醇醚和醇醚酯规模发展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主要以乙二醇醚的生产为主,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随后,在全球醇醚产品领先生产商陶氏化学和国内科研院校等引领下,国内企业逐步开始生产毒性更低、物理化学性质与乙二醇醚相似的丙二醇醚及醇醚酯产品。
1997 年国内醇醚及醇醚酯类产品产能仅为 2.3 万吨,至 2015 年底中国醇醚及醇醚酯产品生产能力已超过 100 万吨/年,生产企业仍集中于江苏地区,其产能占全国比重高达 80%以上,其中乙二醇醚及醇醚酯产品总产能约 20 万吨/年,丙二醇醚及醇醚酯产品总产能约 80 万吨/年,其中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每吨要消耗0.7 吨的丙二醇甲醚,如果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的产能全部达产,需要消耗丙二醇甲醚约 23.5 万吨,综合上述因素,可供销售的产量最多约为 56.5 万吨。 2016 年国内主要醇醚及醇醚酯生产企业装置产能及运行情况如下表:
国内主要醇醚及醇醚酯生产企业装置产能及运行情况一览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乙二醇醚和醇醚酯行业情况
(1)乙二醇醚及醇醚酯产品介绍
乙二醇醚及其酯类产品是环氧乙烷的重要衍生物, 为二元醇醚的另一个重要系列产品。乙二醇醚类产品因其含有羟基(-OH-)和醚基团(-O-),具备与水性和有机化合物相结合的能力。乙二醇醚及醇醚酯产品广泛应用于涂料、印染、树脂、皮革、印刷、农药、医药等行业的工业溶剂或原料,也可作金属和玻璃的清洗剂。
乙二醇醚类主要包括乙二醇甲(乙、丁)醚、二乙二醇甲(乙、丁)醚和三乙二醇甲(乙、丁)醚等。目前,约有 50%以上的乙二醇醚类被用作各种工业过程的溶剂,其中以乙二醇丁醚及其醋酸酯的需求量最大。乙二醇醚的系列产品中,乙二醇甲醚是合成农药的基础原料和军用喷气式飞机燃料抗冻添加剂, 二乙二醇甲醚主要用作电子化学品,三乙二醇甲醚主要用作制动液原料;乙二醇乙醚及其醋酸酯主要用作保护性涂料、染料、树脂、皮革等的工业溶剂,也可作金属和玻璃的清洗剂;乙二醇丁醚及其醋酸酯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基涂料中。此外,乙二醇醚类还可以用于香料工业、医药工业、油田化学品等许多领域。
(2)行业生产现状与市场供需
近十年来,全球乙二醇醚的生产能力一直都维持在 250 万吨/年左右,装置的平均开工率约为 50%, 其中美国、西欧和日本是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醚生产企业是陶氏,在美国、德国、阿根廷和中国均有生产装置,合计生产能力约为 75.4 万吨/年。近年来,世界乙二醇醚主要从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流向亚洲其他国家。
我国的乙二醇醚市场基本由民营企业主导,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数家企业的生产能力超过万吨, 技术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 2013 年之前,我国二元醇醚类的生产和应用以乙二醇醚类为主, 主要系我国环氧乙烷价格远低于环氧丙烷,使乙二醇醚比丙二醇醚在价格方面更富于竞争力; 2014 年以来,随着环氧丙烷价格与环氧乙烷价格的逐步接近,国内丙二醇醚产能的增加,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丙二醇醚市场需求逐渐扩大,丙二醇醚类产品的产销量与乙二醇醚类产品大致相当。
由于乙二醇醚具有极强的溶解性能, 还具有较好的蒸发速率和较强的偶合性及聚结能力,目前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涂料、油墨和清洗剂行业。乙二醇丁醚主要应用于水基涂料中,比重高达 78%,起到防止泛白的作用,此外也可作为溶剂应用于清洗剂、粘合剂中。乙二醇乙醚醋酸酯(CAC)下游消费领域中,涂料比重在 80%-82%,树脂、油墨次之,因 CAC 属于有毒化学品,市场份额逐渐被环保溶剂 PM、 PMA 逐步取代。此外,三乙二醇甲醚是生产制动液的最佳原料、乙二醇甲醚可作为合成农药的基础原料和飞机的防冰剂。
乙二醇丁醚下游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下游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 年我国涂料、油墨行业约消费乙二醇醚 20 万吨,清洗剂行业约消费 2万吨,其他领域如汽车制动液行业及抗冻添加剂行业消费乙二醇醚约 3 万吨。
(3)行业进出口情况
我国乙二醇醚系列产品里乙二醇丁醚用量最大, 国内所需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2015 年乙二醇丁醚(含二乙二醇丁醚)的进口量为 13 万吨。
2008-2015年中国乙二醇丁醚(含二乙二醇丁醚)的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几年乙二醇丁醚国内表观需求量在 16-18 万吨/年,而国内的总产能仅 10万吨/年,即使满负荷开工亦有 6-8 万吨/年的供应缺口需要依靠进口货源。
2013 年之前,国外公司对我国乙二醇丁醚市场进行低价倾销,导致国内企业的部分产能闲置,产能利用率低;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 2013 年 1 月28 日起对进口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单丁醚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为 5 年。 受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和欧盟的进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单丁醚反倾销调查影响, 2013 年开始国内乙二醇丁醚市场效益得到改善; 2015 年,国际原油暴跌后低位运行,国内环氧乙烷和丁醇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产乙二醇丁醚较之进口产品逐步具有综合竞争优势,企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但乙二醇丁醚产能和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需要大量进口货源补给,对外依存度长期存在。
2012-2015年国内乙二醇丁醚利润走势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丙二醇醚及醇醚酯行业
(1)丙二醇醚及醇醚酯行业概况
20 世纪 80 年代在某些乙二醇醚应用受到限制后,丙二醇醚及醇醚酯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丙二醇醚及醇醚酯主要包括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丙醚和丙二醇丁醚等及相应的酯类,由于其化学结构独特,具有亲油和亲水的双重功能,另外其气味温和,挥发速率适中,毒性远低于部分乙二醇醚,是一类性能优异的溶剂及专用化学品。 丙二醇甲醚和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是醇醚类产品中用量较大且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种,其能与水、醇、酮、醚、酯、芳烃、脂肪烃等混溶,并且能溶解多类型高聚物。因此,丙二醇醚及丙二醇醚酯可应用于环保涂料、油墨、清洗剂和洗涤剂等高端下游行业,也可作抗冻剂、萃取剂和其他有机合成原料。
丙二醇醚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日本和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陶氏化学、壳牌、 Lyondell 和英国石油公司(“BP”)是世界主要的丙二醇醚生产企业,其中陶氏化学的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 30%以上。自 2005 年以来,随着丙二醇醚在各领域应用的不断推广,丙二醇醚的产量和需求量稳定增长。 2011 年,全球丙二醇醚的产量达 75.01 万吨, 是 2005 年的 1.51 倍, 平均年增长率为 7.1%,2015 年全球产量达到 98.67 万吨以上,产能的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
2005-2015年全球丙二醇醚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丙二醇醚及其醋酸酯的生产情况分析
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二元醇醚的规模化工业生产, 但当时主要集中在乙二醇醚。 2015 年,我国丙二醇醚的产量约为 30-40 万吨,其中丙二醇甲醚产量占到总产量的 70%,是最重要的分支。预计未来几年我国部分乙二醇醚及醇醚酯被丙二醇醚及醇醚酯替代的领域会不断扩大,丙二醇醚的需求量将得到较快增长。
由于丙二醇醚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及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吸引了较多的业者相继投资建厂, 2012 年-2013 年,虽然年表观需求量稳步增长,但产能的增长速度更快。据卓创资讯统计显示, 2008 年-2012 年 PM/PMA 产能增长迅速,而2013 年以后的几年产能增速并不明显,尤其 2014 年并无新增产能。
2008-2017年PM/PMA产能、产量及开工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丙二醇醚及其醋酸酯的消费领域
从全球整体来看,丙二醇醚在各个应用领域的消费比例依次是涂料 36%、清洗剂 24%、油墨 16%、皮革 4%、制动液 3%、农药 8%、电子 6%、其它 3%。未来几年丙二醇醚各应用领域年均增长率依次是涂料 7.9%、清洗剂 8.4%、油墨7.6%、皮革 7.3%、制动液 8.3%、农药 7.3%、电子 9.5%、其它 7.3%。 2014 年,全球丙二醇醚的需求达到 94.74 万吨, 2016 年将达到 110.18 万吨。未来 3 年全球丙二醇醚在各应用领域需求预测详见下表,其中电子、汽车制动液、清洗剂行业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
全球丙二醇醚在各应用领域的需求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丙二醇醚及其醋酸酯的进出口情况
2009 年以前国内丙二醇醚及其醋酸酯需求有 30%左右依赖进口,近几年国内新建项目较多,产量显著增加,目前国产的丙二醇醚及其醋酸酯有 5%左右出口,主要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等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