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库报告:中国企业“出海”须防隐形壁垒
2017/11/27 11:45:2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日,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CCG相近日,由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
CCG相关负责人表示,报告对于中国企业明晰对外投资战略,准确把握全球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提高企业在海外拓展和经营中的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报告以专题论述的形式,从多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过程进行研究,多维度总结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建议;以绩效全球化、战略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为一级指标构建中国企业全球化评价体系,跟踪收集300家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数据,构建企业榜单;通过问卷发放、企业访谈和举办论坛的形式追踪企业对外投资动态,2017年度共回收有效问卷910份。根据CCG调查,73%的企业均对“一带一路”投资表现出积极态度,投资意愿强烈。调查同时指出,虽然“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资产价格便宜”“天然资源丰富”等优势明显,但政治风险等仍为“一带一路”投资环境的限制因素。报告显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对外直接投资下滑的形势下,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0亿美元,同比增长44%,位居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连续两年进入资本净输出国行列。
报告指出,2016年“走出去”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上表现积极,成为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根据CCG的统计,2016年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金额虽呈现小幅下滑,但投资数量达到395笔,依然超过2015年总投资数量。CCG认为,2017年随着国家对赴海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审核进一步加强,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投资额将有望超过国企,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与此同时,民营企业海外发展在审批程序、外汇出境限制、境外并购贷款、对外投资法律障碍等方面,依然面临比国企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建立健全境外投资法规制度,简化并改善民企海外投资管理政策,完善外汇管理政策,提高审批效率,也是接下来促进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报告同时还提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问题。各种“隐形壁垒”的客观存在使得“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规模大、资金需求量巨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验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得我国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初期投资风险上升。CCG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企业融资困难、参与国家市场不成熟、企业人才储备缺乏、中介服务机构乏力、地域投资风险和政治风险系数高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出现外资准入门槛高、设置投资隐形壁垒的主要原因。CCG主任王辉耀就此提出建议,在企业方面,应建立国际化管理模式、加强企业间战略合作、完善形象与品牌战略;在政府方面,应制定“一带一路”投资总规划、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做好风险评估应对、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另外,建议亚投行、丝路基金等相关金融机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前行。
“中国对外投资有几个亮点。”CCG主任王辉耀说,一是中国经济连续不断超常规发展,对海外的投资开始不断增加。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连续两年持续增长,成为对美投资大国;二是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对外投资飙升44%,是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支撑;三是中国连续两年进入资本输出国行列,虽然2017年资本输出有所下降,但当外汇形势稳定下来,资本仍会保持输出趋势。(记者 张凡 实习记者 孔帅)
转自:中国贸易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