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工业自动化下游应用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分析
2018/6/12 16:05:1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工业自动化下游应用广泛,进口替代空间极大 行业下游应用广泛,成长空间广阔。工业自动化市场具有一定周期性,近年下游需求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出现回落。但是,一方面,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仍较低,以自动化仪表行业为例,我国 2016 年的自动化仪1、工业自动化下游应用广泛,进口替代空间极大
行业下游应用广泛,成长空间广阔。工业自动化市场具有一定周期性,近年下游需求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出现回落。但是,一方面,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仍较低,以自动化仪表行业为例,我国 2016 年的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仅有 1.3%,仍远不及美国 90 年代的 4%水平;另一方面,工业自动化产品下游应用广泛,几乎遍及所有工业领域。因此,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空间广阔,市场规模有望于 2017 年接近 1600亿。
我国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制造业升级,PMI指数回升,工业自动化长期发展看好。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完成额已在2016年8月迎来拐点,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推动、去产能效果显现、PPP加速落地等情况下,预计2020年我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持续回升。另一方面,PMI 自2016年8月以来逐步回升,工业自动化市场也将恢复发展。
技术发展,政策催化,行业存在国产替代机会。由于工业自动化产品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目前由少数跨国公司(西门子、ABB、霍尼韦尔、三菱电机等)主导全球市场;内资品牌市场份额较小,低压变频器领域国产品牌仅占 28%市场,伺服系统领域国产品牌仅占约 10%的市场份额。但内资品牌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在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并凭借价格优势逐步争取国内市场。据统计,2010-16 年,我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国产市占率已由 30%逐步提升至35%。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已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必然趋势,政策影响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国产化趋势有望加速。未来国内品牌有望在PLC、变频器、伺服系统等多个细分领域站稳脚跟。
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伺服系统市场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新能源汽车业务有望成为新的重要业绩增长点
预计2017-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CAGR达39%。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产量51.7万辆,其中乘用车 34.4 万辆,客车 13.37 万辆,专用车 3.93万辆。预计 2017-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为 70/97/137/194万辆。其中, 2017-20 年,乘用车受益于积分制政策,总产量分别为 49.65/70.54/103.50/151.69 万辆,增速维持高水平;客车增速放缓,总产量分别为 10.00/10.58/11.19/11.84 万辆;专用车受益于物流车电动化,增速维持高水平,总产量分别为 10.00/16.00/22.40/30.24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万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