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全国大型煤矿占比将达70%以上
2020/4/30 12:09: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在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副主任李豪文在谈及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时表示,煤矿行业将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煤矿的现代化在4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副主任李豪文在谈及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时表示,煤矿行业将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煤矿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还有加大监管力度,来大幅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李豪文指出,近些年来,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好转,成效明显。如全国煤矿的数量由本世纪初的3.7万处减少到2019年的5268处,下降幅度非常大;全国煤矿事故总量由上世纪末的年死亡9506人,下降到2019年的316人,下降幅度也非常大。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其特殊性表现在煤矿的瓦斯、煤尘、火灾、顶板、冲击地压等各类灾害突出。
他说,煤矿行业的三年行动计划主要采取一调、二提、三监管措施。“一调”就是加大煤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近三年来,我国进一步梳理了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分类进行处置,加大淘汰关闭力度。三年之后,也就是到2022年全国大型煤矿的占比将达到70%以上。
“二提”是提能力。主要是提高煤矿的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统称为煤矿的“四化”,使煤矿的采煤、掘井智能化的工作面由目前的280处达到1000处,这部分煤矿的产能将占到10亿~15亿吨。同时全国煤矿的一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占比也将达到70%以上。三年之后,这部分煤矿要真正挑起全国煤矿工业的大梁,呈现“一少两高”的特点。“一少”是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度减少,“两高”是全国煤矿安全可靠的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监管”是继续加强煤矿安全执法。这些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之所以能够持续好转,是因为全国煤矿分布在各个地方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地区煤矿安全监察分局专业队伍的专业监管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此次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中要继续加强监管执法,使在建的所有正常生产的矿井,全部要建立远程监控系统,提高煤矿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使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有本质化提高。
李豪文还指出,非煤矿山的特点和煤矿差不多,主要是数量比较多、低水平、高风险。现在全国非煤矿山大概3万多座,其中小型非煤矿山占95%。非煤矿山中尾矿库比较突出,全国大约7800座,这部分尾矿库当中四类、五类的小型尾矿库占85%,这当中比较突出的“头顶库”全国大约有1112座,所以非煤矿山的风险仍然很高,它的风险程度不亚于煤矿。三年整治行动围绕这些问题,一是重点抓源头,继续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型非煤矿山,尾矿库原则上只减不增。二是抓培训,非煤矿山集中了大量的农民工,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还比较低,针对这个情况将把非煤矿山的从业人员重点纳入全国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计划的专项行动中,也通过分步实施,提高非煤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三是抓机械化,提高非煤矿山上的机械化水平,应急管理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门制定指导意见,加大机械化,特别是一些安全实用技术装备的推广力度。四是抓重点,重点瞄准下井人数超过30人、采深超过800米,以及尾矿库的“头顶库”,还有一些油气增储扩能的工程项目,围绕这些重点领域环节加强监管执法,消除重大安全隐患,提高安全保障能力。(邹洁)转自:中国工业新闻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