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量平稳增长 结构持续优化——解读4月我国新增贷款数据
2021/5/14 13:36:19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4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但比2019年同期多增。这一数据变化该如何理解?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虽比处于疫情期间的20204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但比2019年同期多增。这一数据变化该如何理解?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虽比处于疫情期间的2020年同期少增2293亿元,但仍比正常年份的2019年同期多增452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这表明企业融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且得到较好满足。
为应对疫情冲击,去年人民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去年4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是2019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专家看来,一方面,去年4月银行信贷投放持续发力,造成同比基数偏高;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企业经营明显好转,流动资金相对充裕,融资需求相应有所减少。
尽管如此,前4个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仍达9.14万亿元,同比多增3449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认为,虽然4月贷款增量少于上月和去年同期,但仍超过2016年至2020年五年同期平均新增水平。同时,新增人民币信贷结构优化,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结构性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4月,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660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058亿元;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65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增4877亿元和1915亿元。
“这说明企业中长期资本开支需求改善,制造业、基建等投资有望加快增长;同时监管部门打击违规套取经营贷购房行为取得明显成效。”温彬说。
虽然近两个月新增贷款连续同比少增,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已连续第14个月保持同比多增。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在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引导下,贷款期限和投向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不断强化,企业预期持续改善。
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6.2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
王一鸣表示,2020年货币政策发力比较早,2021年金融数据同比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上有所回落,是正常的。从贷款、M2、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看,与正常年份相比都不少。从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看,4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6%和11.9%,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专家指出,金融数据走势整体与当前经济恢复情况相适应,在基数效应影响下,未来金融数据仍可能出现波动,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减。
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下一阶段,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推动商业银行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商业银行扩大“三农”、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投放。(记者 吴雨)
转自:新华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