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将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 数个热点需关注
2023/3/16 12:09:17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息,今年,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强化校外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加快校外培训消费纠纷化解、加强消费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息,今年,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强化校外培训预收费资金监管、加快校外培训消费纠纷化解、加强消费教育指导、严肃查处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切实维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
为切实减少新学期消费侵权事件,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理性选择培训机构。
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要理性选择培训机构。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未取得主管部门发放的行政许可,或以个人名义开展“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等违规培训,这类培训既无资格资质、无质量保证,又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方便家长查询,教育部开通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选择具备资格资质的校外培训机构。
2022年,一些学生家长在校外培训机构捆绑销售、充值赠送等促销手段的诱导下,超时段、超限额支付培训费用,有的人遭遇了“卷钱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近7万件,高居服务类的第三位。对此,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要签订规范服务合同,理性支付培训费用。
广大学生家长在缴纳培训费用前,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特别要关注涉及课程、从业人员、费用的条款,明确约定退费情形、退费方式,同时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
请学生家长在支付培训费用时,不要支付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同时,要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要注意缴费安全,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完成培训缴费,切勿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给除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教育部、中国消费者协会还提醒消费者,一些培训机构为获得最大客源、获取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传培训效果、培训成绩、从业人员力量。建议家长和学生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从业人员力量、经营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后再做决定。
转自:央视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2025京东净饮水行业峰会在京举行 多方共话高质量发展
- 【低空启航·智汇龙华】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龙华分会场圆满落幕!携手共绘低空经济新蓝图!
- 第三届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国际学术会议在杭师大举办
- 爱佳空气能分体机引领行业革新,用户好评如潮
- 时间的答案:25年“好邻・如故”里的时代与个体
- 东方高技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中鸿·通程未来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即将落地!
- 中国充换电行业格力上榜Top100,背后的成功密码
- “风浪越大鱼越贵”|2025星程杭州工厂展开启商贸新机遇!
- Alleima合瑞迈面向全球市场重磅发布高温合金Alleima® TD,赋能航空航天与汽车工业严苛环境应用
- 供销优选西南战略落地!品慈商业运营平台启动千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