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动车维修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年产值将达7000亿
2014/12/19 16:15:5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机动车维修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年产值将达7000亿与此同时,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维修企业48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完成年维修量3.3亿辆次,年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汽车维修业也已从单纯的道路运输车辆维修保障行业发展为面向全社会的民生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业态模式互补、服务供给充足、社会保障有力的机动车维修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
但是,汽车维修业经过长期较快增长之后,虽然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却还存在市场结构不优,发展不规范,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不公开,消费不透明、不诚信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在汽修行业内建立规范、统一的编码体系,实现每一个汽车配件有效的“身份”管理是实现汽车服务业转型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根本,是促进汽车后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支撑。
9月18日,交通运输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汽车生活品质为宗旨,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治理体系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锐意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汽车维修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现今,中国已进入民用汽车时代。据权威机构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民用汽车已达1.37亿辆,是十年前的6.6倍,民用汽车社会的来临,促进了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配件委员会)近日的调查显示,99%相关企业认为《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了“汽车维修业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这一战略高度定位有意义;97%相关企业支持在汽车后市场实施推广“统一配件编码”相关政策;97%相关企业对汽车后市场群体品牌“放心汽配”标识的实施推广持支持态度。调查反映出《指导意见》的出台,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汽车维修与服务备受社会的关注。由于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还不成熟及汽车零部件的繁多,维修服务的鱼龙混杂,使得消费者的维权事件与日俱增,因此保险、监管、百姓维权都迫切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实现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科学管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和中国汽车维修协会(以下简称汽修协会)9月已签订了“汽车维修行业全球统一编码与标识应用服务项目”合作协议,就此拉开在汽车配件产品、汽车维修、流通企业以及行业管理进行标准化的全球统一编码与标识工作的序幕。
截止到10月31日,由汽修协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编码中心联合主办,配件委员会、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承办的“‘变革、战略、发展’构建中国汽车维修业新格局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已在广州、武汉、北京、上海、杭州、济南等召开,加大了宣传推广力度,以便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汽修行业编码体系的试点工作,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
广州
9月27日,研讨会吸引了政、商、学、媒体等代表200余人出席。作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大省,研讨会首选广东,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配件委员会秘书长魏同伟从政策背景解读、机遇变革、创新模式、发展前景等方面深度解析了《指导意见》,并围绕配件委员会未来的工作发展,阐述了云服务平台、统一配件编码体系、认证检测体系、商标品牌标识等众多战略布局。
编码中心广东分中心主任李喜华就汽车后市场的现状与问题,从信息化建设、配件追根溯源、假冒伪劣配件横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阐述了统一编码与标识的重要意义,并向在场嘉宾普及了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在汽配维修行业的应用等关键的知识点。
配件委员会副主任陆建围绕什么是第三方检测认证、汽车后市场零配件的检测认证、第三方检测认证给产业链带来的价值;如何实施第三方检测认证四个知识点,以正副厂件的对比实例,从科学的角度解析了汽车后市场零配件的检测认证的重大意义。配件委员会副主任黄巍介绍了“汽服云”。
武汉
9月29日,武汉研讨会上,魏同伟介绍,我国汽车市场现状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并发布了规范汽车维修行业的诸多文件。为落实国家政策,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汽车业服务质量,2013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的制定计划。近期,编码中心与汽修协会经过多次的实地调研和共同研究后达成了在汽车后市场领域采用统一编码与标识的技术合作共识。与会的相关企业针对汽车后市场未来的发展和战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充分意识到《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这个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变化,市场的规范很有必要,对汽车维修行业未来转型升级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
北京
10月10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汽修协会会长孙守仁强调,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汽车配件电商、线上线下互动式维修服务、远程诊断服务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为配件流通和维修经营模式的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维修业现代市场服务体系中,积极推广统一配件编码与标识技术是该服务体系建立的首要环节。
全球统一编码与标识是企业及产品的唯一“身份证”,是在全球贸易与信息交换、共享中的唯一辨识依据。采用唯一编码与标识的自动识别技术是增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手段,可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为配件产品质量追溯、品牌化发展、维修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与维修质量责任界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与投诉受理、保险理赔、金融服务、政府监管、云平台服务等提供标准化数据依据。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秘书长谢颖在会上指出,当前汽车后市场缺乏标准,给行业带来各种问题,施行全球统一编码与标识技术,促进汽车维修行业的规范发展迫在眉睫。
最后,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张琳在对研讨会作总结时强调,编码中心将发挥好统一管理我国物品编码的职能作用,努力与汽修协会配合,加快行业法规建设,建立汽车维修行业的标准化体系;特别是配件生产企业、维修企业、流通企业的统一编码与标识,汽配产品、服务质量的提升与可追溯,相关标准的制定;发挥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会员系统集成的优势,与汽修协会及产业一起,共筑中国汽车维修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上海
10月13日,上海举行的研讨会在宣传、解析、领会国家新政策的同时,与会嘉宾围绕当前汽车维修行业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态势和未来一段时间维修行业的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维修配件统一编码、第三方认证、创建放心行业品牌、配件电商以及配件打假保优等热点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并与各界代表广泛交流。
通过研讨会,《指导意见》引起了与会者的重视和积极思考,同时推动汽车维修业的相关企业充分理解和认识各自的变革深度和发展机遇。
杭州
10月16日,杭州研讨会召开。杭州市机动车配件经销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汽配经销商负责人、保险公司以及维修企业代表130余人参会。
孙守仁在致辞中着重就新政推广中要注意的问题、应该做好的工作以及须承担的责任三方面进行讲解,并表示,尽管汽车维修业的工作任重道远,但前途是充满希望与阳光的。
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配件处负责人表示将积极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精神,集合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优势资源,明确政策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和服务为中心,推动行业由传统服务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型升级,实现行业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济南
10月18日,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汽车、保险等相关行业国内外知名机构专业人士,以及汽车配件主要生产、流通、维修企业代表150余人欢聚山东济南,围绕当前汽车维修行业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维修配件统一编码、配件检测认证、山东汽车后市场发展与战略、山东汽车维修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业分析,并与各界代表进行了广泛交流。
据魏同伟介绍,《指导意见》最大的创新和突破在于破除配件及技术垄断。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汽车维修行业存在着结构不优、发展不规范、价格不透明、不诚信等诸多问题。他希望,通过宣传贯彻《指导意见》精神,让全社会引起重视,推动维修业相关企业充分认识各自的变革深度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