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离不开医药科技创新
2020/4/5 15:08:56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去年12月底,我国医药界科技工作者就开启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今年1月20日疫情形势严峻后,我国组建科研攻关组,至今已有1个月时间。我们需要认清“敌人”长啥样。中国科学家第一去年12月底,我国医药界科技工作者就开启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今年1月20日疫情形势严峻后,我国组建科研攻关组,至今已有1个月时间。
我们需要认清“敌人”长啥样。中国科学家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诊断技术的快速推进和药物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敌人”的进军路线。通过持续深化病毒传播途径研究,中国科学家对病毒的感染率和传播途径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知,为防控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我们需要开展对“敌”演习。在动物模型方面,科学家们完成了小鼠、猴感染新冠病毒的动物模型构建,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及病毒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支撑。
我们需要快速识别病毒感染者,这就需要检测试剂。目前,已有多种检测试剂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近期有多家机构宣布研制出可在半小时内出结果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相关审批工作正在加速。
面对传染病,疫苗是用于“治本”的武器。目前,我国疫苗研发已在5条技术路线上同时展开,预计将于4月下旬申报临床试验。同时,我国批准了5个新药进入临床试验。
这些进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科研体制的优势。我国坚持科研与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结合,设立专班,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在疫情面前,全国科研一盘棋,高校、院所、企业的科研工作者与医疗机构一线医生紧密互动,争分夺秒,全速推进各项科研任务的实施。各机构各部门协同作战,研审联动,特事特办,主动对接和协调解决科研一线的实际问题。
我们期待,科技创新能支撑我国尽快打赢这场战“疫”!我们更期待这场战“疫”后,我国科研队伍能锤炼得更加精干高效。(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转自: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别私域运营烦恼!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线:AI侧边栏+数字员工+文案助手,效率飙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赋能文博游奇妙体验升级
- 重溯长征精神,尽展硬核实力——“爱玛行万里 京球助长征”活动圆满收官
- 工信部:1—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
- 一系列政策发力显效 轻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 旅游列车加密开行 激活文旅消费潜能
- 重塑数字创作边界,青瞳视觉联合索尼中国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维重建系统
- 新航道西安学校:深耕本地,托举学子的留学梦想
- 教育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 专场招聘提供岗位110多万个
- 今年前5个月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钢材消费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