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波会刘有明:中国数字货币的进程与趋势
2021/4/15 20:46:44 来源:中华经济发展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项目,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一般译为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工具。仔细收集相关信息,似乎称DCEP为数字化现金更为准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项目,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一般译为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工具。仔细收集相关信息,似乎称DCEP为数字化现金更为准确。事实上,央行的数字货币项目,主要的努力方向和取得的成就,就是推动了人民币现金的数字化。当前人们所讲的人民币现金,是以钞票实物形态流通于市场,留存于经济主体手中的人民币现钞。整体来看,人民币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存款货币,以数字化形态记载于银行账户;另一种是现金,以钞票的实物状态散落于市场。
我们所讲的现金,就是钞票。由于存款货币已经是数字化存在了,大概人民银行的数字货币项目当前的主攻方向,是要将现金也数字化。大约如此。
货币史上,长期以来,货币以实物形态存在。只是银行出现以后,一部分货币经由银行体系运转,货币转化为银行的记账数字。随着货币经济的深化,银行服务、转账支付成为货币经济循环的主要方式,货币的形式,也逐渐以银行货币(数字形态的记账货币)为主。今年6月末,大约全部的货币供应量中,人民币以现金形式存在的占到3.7%左右。
当前网络支付、银行支付已经非常发达,为什么还有3.7%的现金留存于市场呢?一是匿名交易的需要,人们使用现金,是要有意无意地躲避交易记录;二是现金流通适用的场景范围很大,有些没有网络、没有银行账户的地方,还必须使用现金交易;三是日常的习惯使然。
央行的数字化现金,即DCEP是什么样子?据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介绍,它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不需要通过银行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就像用纸钞进行支付的时候,DCEP能像纸钞一样流通。
也就是说,他们把现金由实物形态做成数字形态了。
数字化现金和实物现金有什么不同?
数字化现金最大的问题是匿名问题。尽管当前实物现钞由于其上面的冠字号码,有时也很难做到匿名,但在监控不及之处,实物现钞还是保留有一定的匿名性的。数字化现金不同,它完全暴露在监管之下,可记录,可追溯。DCEP的研发者也声称,他们可以采取有限匿名的原则,即在运营机构匿名,在央行实名。是否有点扯?
其次数字化现金的使用,需要如手机这样的工具,还需要存储账户,不像实物现金,没有这么多的外在依赖条件。
由于DCEP还没有真正投入使用,目前想象不出它相比实物现金有什么优点。有人讲发行数字化现金可以节约央行的印钞造币的成本,但是,不要忘了,研究、发行和维护数字化现金,也是需要成本支付的。
有人讲数字化现金的好处,比如说可以设置标签,限制终端去向,优化部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例如数字化现金只能进行小额支付;甚至可以限制数字化现金只能在某个地区流转;甚至可以限定支付场景和条件等。比如为了能够使基准利率实时有效传导至贷款利率,央行提供一种基于贷款利率条件触发的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向金融机构发行数字化现金(状态信息设置为未生效状态);金融机构发送的数字化现金生效请求,获取所述生效请求对应的贷款利率;当所述贷款利率符合预设的贷款利率条件时,将所述数字化现金的状态信息设置为生效状态。如此可以确保利率政策的传导。
且不说,当前的技术条件,如果想这样做,在银行转账支付若干环节也可以设置条件做到这些,没有必要搞出一个数字化现金出来。如果央行搞数字化现金,是着眼于他们执行货币政策和监管的需要,这种(贴上数字霸权标签的)数字化现金的前景,会是什么样?可想而知。人们愿意使用这样的货币,能够放心使用这样的数字化现金吗?
至于有人宣称的DCEP有利于人民币流通和人民币国际化,更是水中月、镜中花,根本不沾边的一厢情愿了。别说国际化了,就是在中国大陆的应用场景中,如果央行推出数字化现金时不强制取消实物现金流通,数字化现金能否在与实物现金的竞争中胜出,就很难说。
以数字状态存在的货币,从时间上讲,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有至少百年以上的历史了;从数量上讲,在中国至少96%以上的人民币是以存款货币即以数字形态存在的。现在学术界和业界热议的数字货币,应当不是指以数字形态存在的货币,即数字货币不应当是货币的数字化。这一点应当是非常清楚的。
央行搞的DCEP,实质上是数字化现金,是将实物现金的数字化。如果从技术上讲,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因为当前的人民币,只有现金没有采用数字化形态而是以实物形态在流通。如果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央行如此钻研,还看不到有什么应用意义,在人民币流通上会有什么样的改进。再之,你将现金也数字化了,数字化现金还是现金吗?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涉及到交易习惯和伦理等很多方面,是值得审视的问题。
不管怎么讲,如果我们认可数字货币不是货币的数字化,那么,数字化现金,也不能称之为数字货币。至于将来是否能够将中心化的数字化现金,捣鼓成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大约业内的和懂行的,没有觉得DCEP是个多大的事情,只是央行在做人民币支付结算机制优化而已,这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问题是在对外宣传上,故意将数字化现金译成数字货币,有意无意地将其描绘成未来的主流货币形式,且央行相关负责人在对外演讲中,有意无意地将DCEP与比特币等进行比较。比如一位所长在演讲中这样说到:“后来发现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法定数字货币是M0替代,如果要达到零售级别,高并发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比较一下,比特币是每秒7笔,以太币是每秒10笔到20笔…可以设想,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行数字货币…”
这一听起来,在央行官员口中,似乎什么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好像与央行的DCEP是一类的物种。
每次一有央行数字货币的官宣,币圈的情况不了解,反正股市上是要有一轮数字货币概念行情的。
- 上一篇:一步教育,抑郁症潜行下的出路
- 下一篇:信用诊断书赢得社会认可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