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发展该如何破局
2021/4/16 12:25: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两个月,在新能源汽车销量近30万辆的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却不足100辆,其市场化之路亟待破局。 尴尬的销量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前两个月,在新能源汽车销量近30万辆的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却不足100辆,其市场化之路亟待破局。
尴尬的销量数据
2021年2月份,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辆和28辆。同期,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量分别为12.4万辆和11万辆。1-2月,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辆和91辆,同比分别下降59.3%和46.8%。同期,新能源汽车整体产销分别完成31.7万辆和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倍和3.2倍。
专家表示,近年来,受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市场认可程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渐走高。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之所以与大环境相悖,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企的价格、尚有技术难点待攻克等。
“从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看,2015-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呈逐年升高的态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与燃料电池汽车奖励政策变动的影响,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腰斩’。截至2020年末,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7355辆。”在谈及燃料电池发展现状时,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坦言,其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与国际多数发达国家政策着重发展上游氢源端不同,我国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刺激车端消费,忽略能源经济性保障。因此,作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主力军的整车企业积极性不高,致使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迟缓。”王凤英表示,其次,我国车用氢能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不强、优质产能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基本掌握了燃料电池核心技术,但在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极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关键部件性能尚需提升,高压瓶阀、密封剂、碳纸等需要进口。
“第三,居高不下的成本也让氢燃料汽车难以驶入千家万户。成本下降是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开展规模化推广的前提。当前,我国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大多在6000元/kW以上,储氢系统成本多在10000元/kgH2以上,这导致燃料电池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过高。与此同时,氢气价格大多在60元/kg以上,这又导致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成本过高。”王凤英说。
以示范应用“开路”
专家表示,在私人消费难以破局的情况下,以城市群开展示范应用,强化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强链、补齐短板,或将对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体系产生很好的拉动效果。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发布的解读中称,以城市群为载体、依托产业链开展示范应用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推动各地产业互补、企业强强联合,合力构建完整产业链;二是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加快推动形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国内循环;三是依托国内产业链,加快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应用。
专家表示,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独特的技术特点,在合适场景下可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有力补充。此次示范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并向重型货车倾斜。
加快制定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我国需发展车用氢能产业,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以加快推进低碳减排。”在王凤英看来,我国应加快制定氢能的国家顶层设计,完善标准法规,研究制定和发布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同时,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加大自主研发与资本投入,开展突破燃料电池零部件关键技术、降低关键材料成本、促进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等工作,重点推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发展。
此外,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能力,鼓励多手段降低推广成本,有必要采取引进新主体、提高聚集度、丰富产业资源等措施和鼓励创新等手段。加强优质资源协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产业链优势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打破行政区划、地方保护等壁垒,促进优势城市、区域的联合和优势企业跨区域合作,打造产品全国推广应用的统一大市场,同时,保障优质资源和产业要素资源流动,鼓励产业创新。
“首先从国家层面制定氢能战略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分步实施的重点;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建立有力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氢能战略落地实施。”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看来,应在氢能管理政策法规层面有所突破。同时,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的减排项目范围和碳交易的试点范围,将工业副产氢提纯、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加氢站项目纳入减排项目范围,以进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高绿色制氢项目受益范围,引导社会对于绿色制氢项目的投资积极性。此外,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对使用绿氢(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能)进行一定时期的专项补贴。(记者 于大勇)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狄耐克智慧居家:Ai相伴,家倍安心!换季敏感有Ta不慌
- 前8月规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4% 纺织服装业求新求变
- 万源通IPO:专注PCB制造 在华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 让文创“潮”起来,泡泡玛特×运动会“吉贝”盲盒手办引领新风尚
- “破局·生长” CBIC2024中国饮品产业大会圆满落幕,“饮”领未来
- AICM 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聚焦循环经济
- 汾酒集团参展第111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
- 荣耀时刻 | 玫瑰岛TT4-5300/5400零水压智能马桶荣获2024年度“沸腾质量奖”
- TravelSentry旅安推出全球采购平台,推动行李箱行业迈步前行
- 3部门发文,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