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针对变异株mRNA疫苗开始申报临床实验
2022/3/21 12:31:2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对于疫情防控中疫苗的作用比重,邵一鸣表示,我国采取公共卫生防控和疫苗防控双管齐下的模式,二者作用交织在一起。例如在常态防控措施下发生疫情之初,大致是以疫苗为主的防护阶段,疫苗可以把病毒传播力降低20%左右“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部署的五条疫苗技术路径之一的mRNA疫苗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军科院、艾博生物和云南沃森合作的第一代原型株mRNA的三期临床实验已经接近尾声。”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上海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主任林金钟教授表示,针对疫苗变异情况,一款广谱的多价mRNA疫苗也正在申请临床实验,它采取创新抗原设计,对于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现有的多种变异株都有良好的防疫效果。
3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教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上海张江mRNA国际创新中心主任林金钟教授做客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2022“两会健康策”系列直播访谈,共同探讨创新生物医药技术如何在疫苗领域尽快搭建自主可控的快速反应平台,攻坚疫情防控的新常态。
疫苗筑高免疫屏障,减轻公卫防控压力
“疫苗的防护作用可以分为三级,一是预防感染,二是预防发病,三是防护传播给他人。”邵一鸣表示,在疫情早期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确定新冠疫苗的研发目标是二级防护,主要目的是预防发病、住院、重症、死亡等,并且对减少感染、防护传播有一定的溢出效应。邵一鸣提示,面对传播能力增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对疫苗的一些突破感染不必惊慌,疫苗主要的预防发病、重症和死亡的功能仍在发挥作用。
对于疫情防控中疫苗的作用比重,邵一鸣表示,我国采取公共卫生防控和疫苗防控双管齐下的模式,二者作用交织在一起。例如在常态防控措施下发生疫情之初,大致是以疫苗为主的防护阶段,疫苗可以把病毒传播力降低20%左右;疫情发生后政府迅速启动大规模检测、风控、隔离,此时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主发。通过疫苗将免疫屏障筑建得更高更牢固,可以减轻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和防控政策做出调整,兼顾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发展。
“第一梯队新冠疫苗主要解决疫苗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第二梯队研发主要解决疫苗好不好的问题。”邵一鸣介绍,国家在疫情早期布置了五条技术路径,平行推进,多部门通力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促使我国在第一梯队灭活疫苗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我们要守住领先的一代疫苗领域,快速推进第二梯队疫苗进入抗击疫情的战场,使免疫屏障更加牢固,应对更多病毒变异株。”他说。
邵一鸣表示,随疫情发展,病毒不断变异,对疫苗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多挑战,针对变异株、免疫逃逸,需要研发和推进新一代疫苗,包括针对变异株的灭活疫苗、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而我国mRNA疫苗正在国家药监局进入加速审核渠道,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继续畅通紧急使用通道,完善疫苗研发机制
新冠疫苗研发中,有哪些行之有效的临时性措施,可以转化为持续的固定政策?邵一鸣认为,在我国疫情早期疫苗审批的政策中,打开紧急使用的审批通道非常重要,让我国医护人员、海关边防和口岸运输等一线高危职业人群率先用上疫苗,再继续加速附条件审批渠道,从去年年初开始全人群接种,目前我国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种总人数和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邵一鸣表示,另一项重要经验在于疫苗的全产业链,包括核心技术,原材料,甚至包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断掉都将影响疫苗研发进程,为此国家工信部专门组织专班,解决我国疫苗全产业链的国产化问题。
此外,邵一鸣提出加强机制体制创新,第二梯队疫苗的研发仍然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建议继续开放国家疫苗紧急使用的审批通道,让新技术路径的疫苗尽快为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面对此次疫情,我国疫苗研发速度快,种类多,产量、出口量大,加快审批、科研人员加快研究、生产部门采取保障措施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幅提升生物科技进步速度,也加快了疫苗、诊断试剂等出口态势。官产学研共同建成快速反应体系,可作为下一步目标,将这种体制保持在常态,促进疫苗等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国际生物经济中心主任王宏广表示。
保障生物安全,mRNA疫苗全程自主可控
“研究发现自然界的病原物每2~3年会出现一次,自然界的病原不会自行消失,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无法完全阻断人流、物流引发的有害生物传播,合成生物等技术的进步副作用使人为生物恐怖风险陡然上升。”王宏广表示,对于未来的生物安全情况,需要建立人类的生命安全共同体,我国也需继续补齐一些生物安全短板,将人民生命安全的钥匙握在自己手里。
“mRNA疫苗是一门新的平台技术,针对新的变异株可在两个月之内做出迅速响应。”林金钟在访谈中介绍,mRNA疫苗是将人体作为“抗原生产工厂”,从而激活免疫系统。
林金钟介绍,这项新平台技术在我国积累时间较短,此次疫情促使我国从底层开发积累技术,产学研密切合作,掌握了一些关键原料的自主生产和核心工艺,边研发、边改进、边生产,基本实现自主可控。“国内mRNA疫苗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对标国外疫苗,具备先进性、可控性,上市后也能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他表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告别私域运营烦恼!小慧AI三大新功能上线:AI侧边栏+数字员工+文案助手,效率飙升300%+
- “找回”失落文明、化身“古蜀祭司”……“AI+”赋能文博游奇妙体验升级
- 重溯长征精神,尽展硬核实力——“爱玛行万里 京球助长征”活动圆满收官
- 工信部:1—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
- 一系列政策发力显效 轻工业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态势
- 旅游列车加密开行 激活文旅消费潜能
- 重塑数字创作边界,青瞳视觉联合索尼中国研究院推出 CMVolcap 三维重建系统
- 新航道西安学校:深耕本地,托举学子的留学梦想
- 教育部实施“宏志助航计划” 专场招聘提供岗位110多万个
- 今年前5个月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钢材消费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