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企业布局线上渠道,健康理念成消费升级新需求
2023/3/8 1:32: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调味品企业在疫情期间仍能实现收入逆势增长,调味品产业市场规模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根据邦味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调味料市场规模达到5133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达7881亿元。中国调味品企业在疫情期间仍能实现收入逆势增长,调味品产业市场规模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根据邦味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中国调味料市场规模达到5133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达7881亿元。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积极关注使用调味品产品的健康程度,例如,消费者在购买调味品时关注生产日期、配方与产地。邦味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八成消费者表示在购买调味品时关注生产日期新鲜度因素,近七成消费者看重调味品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中国调味品企业数量
邦味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2020年,调味品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从2014年注册18982家增长到2020年注册90991家。2021年新增调味品注册企业数量有所下降,为35764家。未来调味品行业将会进一步优胜劣汰,避免盲目扩张,实现调味品产业升级。
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及占比
近年来,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迅猛,2021年市场规模达1588亿元,预计2023年的市场规模为1786亿元。复合调味品具有便捷化、口味稳定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内的消费升级,复合调味品发展速度快于整体市场。B端餐饮连锁化趋势对复合调味品需求、C端家庭人口数量缩小带来的“核心家庭化”等原因,导致了“做饭不经济”现象。此外,越来越多九零后、零零后作为“烹饪小白”对复合调味品的需求较大,这些都为巨大市场增量作出贡献。复合调味品行业是一片蓝海,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调味品行业消费者基础人群画像
邦味研究院数据显示,购买调味品的消费者中女性占64.2%,男性占35.8%。调味品年度消费支出调查显示,近九成消费者的调味品年度支出在300元以内。其中,30.3%的受访消费者表示调味品年度消费支出在101-200元之间。邦味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受疫情影响,居家烹饪的人数增加,且大部分为女性群体,其消费调味品的支出也有所提升,调味品产业面向家庭端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趋势
适应新的消费群体,企业布局线上渠道
随着行业品牌集中度的提升,调味品产业各大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地域等因素导致的多样化的细分市场需求,目标消费群体呈现出更加细分化和微粒化的趋势。仅以传统方式按照城市类型或餐饮、家庭等简单划分不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邦味研究院研究员认为,随着80、90后等新消费群体兴起,调味品企业需要加入更多新的传播模式以适应这一消费群体。部分企业已经在传统线下促销、广告之外,转入线上,通过多元化、情感交互、品牌化的产品销售模式,吸引新的消费主力群体。
健康理念成消费升级新需求
邦味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在选购调味品时最关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产品健康情况。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经营底线。企业一旦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或事故,将直接影响公司营收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研究报告中提到,较为消费者信赖的调味品品牌有:海天、松鲜鲜、太太乐、李锦记等,其中松鲜鲜2021年实现200%增长,荣膺中国最具增长力品牌Top榜。
据了解,松鲜鲜是松茸调味赛道创领者,坚持八大安心标准:0添加、0农残、0反式脂肪酸、0浸出油等,为千万中国家庭,提供安心调味解决方案,2021年7月松茸油醋汁摘得天猫喵鲜生三星美味认证。
邦味研究院研究员认为,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已经在性价比之外,关注到调味品的产品安全、企业品牌等因素。并且,基本随着现代生活大众越趋注重饮食健康理念,消费者的饮食需求一方面向着低盐、低油、低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也向辣味、酸味等复合味道演进。调味品企业正在积极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布局具有健康理念的调味品,挖掘增长新赛道。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食品非热加工时代来临,营养安全与高效生产一把抓, 瑞典Quintus HPP超高压加工技术给出新解
- 荷兰畜牧业巨头Stienen与知名电机Hoyer霍尔达成战略合作!重磅推出EC电机,共筑亚洲农业节能高效低碳未来
- 走进法大大 | 法治护航AI驱动下的合规风险管理与产业升级
- 全球好物“礼”聚华东 第七届上海国际礼业博览会赋能开拓新增长
- 打造“换新+回收”新模式 京东以旧换新全年碳减排30万吨
- 非典型”出海路,传音用“本地化创新”改写规则
- 中粮餐饮再次聚焦营养需求,精准破解上班族亚健康难题
- 文博游热、奔县游火……文旅新玩法迭代升级 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
- 周六福第九届520爱跑节在杭州西湖圆满落幕
- 供应支撑明显 铜价高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