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规模以上软件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4%
2024/2/7 15:05:47 来源:中国电子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小幅回落。 总体运行情况利润总额增长情况
2023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盈利能力保持稳定,软件业务出口小幅回落。
总体运行情况
软件业务收入高速增长。2023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3.8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3258亿元,同比增长13.4%。
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23年,软件业利润总额14591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提高0.1个百分点至9.2%。
软件业务出口小幅下滑。2023年,软件业务出口514.2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同比增长5.4%。
分领域情况
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2023年,软件产品收入29030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3.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824亿元,同比增长12.3%。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2023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81226亿元,同比增长14.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5.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2470亿元,同比增长15.4%,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5.4%,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收入3069亿元,同比增长6.4%;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789亿元,同比增长9.6%。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2232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
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呈两位数增长。2023年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0770亿元,同比增10.6%,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分地区情况
东部、东北地区保持较快增长,中部地区增势突出。2023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00783亿元、6965亿元、12626亿元和28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8%、17.4%、8.7%和13.9%。其中,东部、中部、东北部地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4个、4.0个和0.5个百分点。四个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1.8%、5.7%、10.2%和2.3%。
京津冀地区增势突出,长三角地区稳中有升。2023年京津冀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827亿元,同比增1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5437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两个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24.2%和28.7%。
主要软件省份收入占比小幅提高,部分中西部省份增速亮眼。2023年,软件业务收入居前5名的北京、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共完成收入85135亿元,占全国软件业比重的69.1%,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软件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的省份有13个,其中增速高于20%的省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安徽、青海等。
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利润总额增速大幅提高。2023年,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960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48.4%;实现利润总额7936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其中,哈尔滨、武汉、大连、深圳、济南、青岛、厦门和沈阳的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全行业整体水平。
注:1.文中2023年数据均为快报数据,其他年份数据为年报数据。
2.文中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转自:中国电子报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