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体博会参展企业多元化 地摊变特装谱“进化”史
2009/12/23 19:54:3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体博会参展企业多元化 地摊变特装谱“进化”史地摊变特装
1993年就参与体博会工作的国家体彩中心副主任魏吉祥回忆说,第一届体博会时,各个企业采用标准展位,比较有实力的也就是用几个展位连接起来。整体上看像一个个地摊组成的大集市。而现在的体博会,特装展位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一届体博会展位面积4150平方米,230个企业展位,平均每个企业占用不到20平方米。而到2008年则动用了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12万平方米展位,占用300平方米以上的特装展位近100家。
参展企业多元化
体博会的前身是全国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供货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系统所需器材和服装,由原国家体委将数据报商业部,商业部通过轻工业部向各个生产厂下订单。每年的全国订货会是供需双方沟通的惟一渠道。全国订货会上,参加的全都是国有企业,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前几届体博会。
到2008年体博会上,参展企业的性质呈现多元化,其中以民营企业为主。而国外品牌的大量介入,更将体博会国际化水平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供货会变身体育产业展
魏吉祥说,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开始,第一届体博会实际上还是供货会的形式,现场交易是体博会的主要功能。
随着民营经济介入我国体育用品业,体博会的功能逐渐多元化,参与者既有厂商、贸易商、采购商,又有普通观众,展览的功能日益突出。体博会成为各个厂家宣传展示品牌的重要平台。
2008年,体博会有了一个新的定位——体育产业展。除展示体育用品外,体育无形资源也开始登陆体博会。体博会正以全新的形式,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体博会从形式到功能等方面的巨大转变,正是中国体育用品业从小到大,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从闭门造车到参与国际竞争这一历史进程的缩影。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