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交一直”开工 加快构建能源配置新格局
2014/11/17 15:16:5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两交一直”开工 加快构建能源配置新格局在日前召开国家电网公司“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开工动员大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宣布“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宁东-浙江”特高压工程正式开工。这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首批获得核准并率先开工建设的特高压工程,标志着特高压电网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工程总投资683亿元
“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总投资683亿元,新增变电(换流)总容量4300万千伏安(千瓦),新建输电线路4740公里,全部于2016年竣工投产。其中,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压交流工程途经安徽、江苏、上海3省(市),新建南京、泰州、苏州3座变电站,扩建淮南、沪西两座变电站,变电容量1200万千伏安,新建输电线路2×780公里,工程投资268亿元;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4省(区、市),新建锡盟、北京东、济南3座变电站和承德串补站,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新建输电线路2×730公里,工程投资178亿元;宁东-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途经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浙江6省(区),新建宁东、绍兴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1600万千瓦,线路全长1720公里,工程投资237亿元。“两交一直”特高压工程规模大、创新多、战线长、工期紧、任务重,国家电网公司将与工程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2016年底前全部建成投运、发挥作用。
目前,国家电网“两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超过1.5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1.6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2500亿千瓦时。
有力支撑节能减排工作
据了解,特高压在大范围优化能源配置,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全部建成投运后,华北电网将初步形成特高压交流网架,京津冀鲁新增受电能力3200万千瓦,华东电网将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长三角地区新增受电能力3500万千瓦,每年可以减少发电用煤2亿吨,减排二氧化硫96万吨、氮氧化物53万吨、烟尘11万吨,可有力地支撑受端地区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发展特高压电网,对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带动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投资估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输电通道总投资将达到约2000亿元,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900亿元,直接带动电源投资约5000亿元。每年可拉动GDP增长640亿元,增加税收1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14万个。
国家电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动能源革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需要打破常规,进一步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基础上,再建设一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在全国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配置新格局,实现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 (杨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