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机器人发展水平对比分析:珠三角落后于长三角
2015/2/3 8:32:2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佛山艾乐博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农百乐对上海虹桥机场从陌生到熟悉。他甚至开始对机场麦当劳里服务员的上海普通话感到亲切。 上海的冬日远比广东难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佛山艾乐博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农百乐对上海虹桥机场从陌生到熟悉。他甚至开始对机场麦当劳里服务员的上海普通话感到亲切。
上海的冬日远比广东难耐,但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上海周边数百公里内的长三角,始终“春意盎然”。至少对农百乐来说,长三角已成为他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在这里,由政府造势、企业扮演主角的“机器换人”,形成了足以令国内其他地区感到陌生的大潮。从上海到杭州、苏州、宁波,乃至经济规模仅相当于佛山一个区的县级市,都在掀起生产线上的制造革命。
农百乐感叹自己是这场时代剧变中的“小角色”。尽管他创业立足的珠三角是国内唯一能与长三角抗衡的经济圈,但他仍常为长三角制造业对机器人的应用程度而震撼不已。
在巨大的经济洪流中,一家小小的机器人企业的命运充满了偶然。但“偶然”并不能完全解释他在千里之外所经历的一切。
2014年底,农百乐一年中第12次前往上海,展现在他眼前的,仍是那些令他激动的制造业景象,也令他对珠三角制造业的未来增加了更多的期待。
崇明岛上的佛山机器人
崇明岛的景象并不“大上海”,反而令农百乐联想起佛山一些镇街工业区。即便是中国最大、最国际化的城市,仍能找到让人熟悉的制造业气息。
2014年12月2日晚,靠在舷窗边上的农百乐俯瞰着上海熟悉的夜空。这是2014年的最后一次上海之行。天亮后,有一批散布在长三角城市里的企业,等待与这家来自珠三角的机器人公司对话。
第二天约见的客户地处偏远,但从5月份以来农每月都要走一遭,因此路程和时间节奏他都熟稔于心,就像走在佛山到广州的路上。他像个上海上班族一样踏进地铁,午饭前赶到了这家位于崇明岛北部的企业、国内著名的高档不锈钢炊具生产商之一。
崇明岛的景象并不“大上海”,反而令农百乐联想起佛山一些镇街工业区。即便是中国最大、最国际化的城市,仍能找到让人熟悉的制造业气息。由于企业周边罕有饭店,农百乐早就成为工厂门口一家路边摊“最遥远的熟客”。这次,他像往常7个月一样,在这里解决了午餐。
随着午休开始,这家大企业越来越热闹。出入大门的工人们不知道,路边摊上的农百乐,就是厂里正在使用的机器人冲压生产线的提供者。
同时,新的三条机器人生产线装备,也正从广东运来,代替他们其中一些人的工作。这笔生意早在8月就已谈妥。此次农百乐一行目的之一,就是要实地勘察,做好全部四条线的安装规划。
炊具冲压机器人能像巧妇揉面一般,把金属板材拉伸、切边、卷边、一气呵成制成锅具半成品。农百乐提供的机器人生产线,每天两班倒,每班生产3000个,比厂里的人力线多出600个。
长三角有更多企业爱上这种既可靠又可怕的效率,甚至开始依赖。事实上,很多当地人宁愿舍弃相对高的工资,也不愿意从事这类累人的岗位。
农百乐不满足于此,他按客户需求规划的4条机器人线投产后,将超越单线的效率:减少搬运环节,实现工件不落地生产,使前后的工序更简单、顺畅。4条线总共只需要2个工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