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限购年中前不会放开 城市更新速度将受阻
2015/3/10 8:34: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2014年,全国楼市整体低迷,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执行“分类调控”原则,默许二三线陆续放开执行三年之久的住房限购政策,积极救市。截至目前,全国46个限购城市已限购深圳限购年中前不会放开
●2014年,全国楼市整体低迷,住建部对房地产市场执行“分类调控”原则,默许二三线陆续放开执行三年之久的住房限购政策,积极救市。截至目前,全国46个限购城市已有41个退出,执行限购的城市仅剩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以及三亚市。
●2014年9月,央行发布二套房房贷新政,各地银行开始执行认贷不认房原则,敏感的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反弹明显。特别是深圳,年底三个月连续创下年内或历史新高。11月底,市场又意外迎来央行降息。在多重利好共同推动下,深圳楼市迎来“暖冬”,并最终促使深圳房价创23973元/平方米的历史新高。
●深圳的去年新开工面积下降,供应会在未来一两年内趋紧,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望重现。
●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已明确表态2015年暂不取消限购。深圳无论从政治地位还是市场环境,都没有理由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巡视组深圳被点名批评,供地速度势必放缓
●2014年,深圳城市更新进入瓶颈阶段。如今这一瓶颈很可能随着巡视组的点名,进入更为漫长的停滞期。2014年9月10日至12月5日,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深圳,1月5日,巡视组点名批评深圳出现的六大问题,城市更新便在其中,“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城市更新引发的并发症比较严重”。
●在市场供应方面,城市更新项目也已成为主流。在深圳中原地产统计的2015年推盘项目中,旧改项目的占比在五成。此外,招拍挂市场的新增建设用地,年趋减少,去年深圳仅推出一宗住宅用地。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市场供应中,旧改项目的占比会继续上升。
●巡视组对“并发症比较严重”的提出,导致城市更新的不确定性加大,房企入场会更加谨慎,势必将由此拖累深圳市土地供应的整体规模,以及新增住宅的供应量,而这一影响,或在未来2-3年内体现。
物业住宅停车费上涨难以避免,物业业主矛盾将增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放开部分服务价格意见的通知》的颁布,意味着国家发改委取消了住宅区停车收费政府定价,进入市场主导的“自主调节”阶段。随后,“住宅小区停车费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在坊间盛传。
●截至2014年12月20日,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14万辆,而今年1月1日起,深圳路边停车收费政策正式出台,使得小区的停车难问题比以往更为严重。
●深圳住宅停车费标准是2006年制定,与现有的消费相比已有所不适应。相比北上广,深圳小区住宅临时停车费也最低。综上所述,在停车位严重不足的现状下,价格“放开”后,停车费上涨已难以避免。
●但根据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调整物业服务、停车服务价格,必须由业主委员会通过或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这意味着,对有业委会的小区而言,物业公司想要提价,就必然带来与业委会之间的博弈,业主不同意的概率很大,双方的矛盾将增多。
中介中介公司对互联网入口的争夺将更加激烈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房地产中介行业迎来前所未来的大变局时代,对互联网入口的争夺、大数据系统的建立成为中介必争之地。
●与此同时,房地产一、二手联动业务模式在近年逐渐兴起和成熟,传统的房产电商和新兴的房产电商平台都想从中分一杯羹,打出“全民经纪人概念”。不仅如此,“独立经纪人”“合伙经纪人”等概念也是层出不穷,这一切都迫使传统中介公司做出转型。
●1月5日,在中原集团全国战略发布会上,中原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投入10亿资金用于系统平台建设与互联网运用,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今年将着力于大数据、大金融、大团队、大平台的构建,全力打造中原四大核心运营体系。
●行业的马太效应显现,中小公司的发展会更加艰难。大公司会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线上平台建设,平台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传统的电商平台与传统中介会有新的合作方式出现,以往收取端口费模式会被颠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产融加速孵化体系:提供就业保障、激活产业服务、盘活楼宇经济、化解地方债务、聚合服贸中盘、拉动消费升级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题形象盛大启幕,东方美学盛宴点亮京城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音乐美食嘉年华圆满落幕
- “大飞船”正式启航!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首日人气火爆
- 教育部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双千”计划解锁高质量就业密码
- 2025 CSF文化会焕新出发:以年轻化战略引领行业变革,跨行业周边定制开辟万亿商机新蓝海
- “银发列车”为何一票难求?
- 八米巨人蜡像亮相杭州 巨人蜡像艺术赋能实体引爆眼球经济
- 景区多元特色主题活动赋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焕新彩
- 合作迈上新台阶 多家跨国车企“加码”投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