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城市排名生变:深圳超越广州逼近上海
2015/5/12 8:33:2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在内地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排名中,“北上广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广东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广州不但在总分上输给了深在内地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排名中,“北上广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广东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广州不但在总分上输给了深圳,还在五大单项指标上,错失了“省内第一”。
而在前段时间,世界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2015城市动力指数报告中,中国7城上榜,北京排名第三,深圳第四,略胜上海,让人好奇的是,多年位列深圳之前的广州却榜上无名。
事关内地城市的各种排行榜中,深圳超越广州已成趋势,“北上深广”的城市格局或将成为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新常态。而按照目前的趋势,深圳不排除再进一步的可能,未来取而代之的或将是“北深上广”。
竞争力不断上升
仲量联行每年都会发布城市CMI报告,通常会将目光聚焦那些全球变化最快的城市。CMI报告的样本覆盖了全球120座城市,通过对所在城市短期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变量包括人口、航空客运量、企业总部设址率等指标;以及一些长期变量,如学院和基础教育设施的配备、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公司和风投公司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
通过历届的指数和报告分析,CMI报告倾向于技术雄厚的城市,深圳入选,很大程度来自它的科技实力。一份研究机构的报告未必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却间接说明了一个事实——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在不断上升。
创新成为深圳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它已连续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首位。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较少的深圳,申请科研专利竟能达到全国第一。根据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725件,占全国44.6%。
新兴产业引擎作用凸显,“深圳质量”发挥效应。深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九年稳步增长,2010年度、2011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90.19、90.25,位居中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深圳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6%,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三。
生态环境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标准。这一点,深圳均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根据环保部2014年对74个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显示,深圳空气质量排在第四位,是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上榜城市。与此相对应,北京在去年已经数次成为空气质量最差城市,进入“黑榜”,且持续恶化;上海居中,一年之中也多次雾霾;广州在珠三角地区经常“垫底”。
2014年10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蓝皮书,深圳在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当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二,香港第一,广州位列第五。
直追上海?
深圳为何有可能成为第二,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15年5月4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经济数据,GDP为3494.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去年前三月,深圳GDP为2953.25亿元,这意味着继续保持着稳中上升的态势。
在过去30多年,深圳用一种惊人的“深圳速度”狂奔,GDP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25%,让其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方面成绩喜人。2014年,深圳人均GDP为14.95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4336美元,相当于2013年韩国水平,位居中国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南山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强区,它被外界誉为中国硅谷的有力竞争者,此前北京中关村[-1.61%资金研报]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号。深圳南山区希望打造“科技金融一条街”,放大其创新基因,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员和优秀人才到南山创业。
深圳南山区正在朝着“中国硅谷”奋斗。初步核算,2014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464.09亿元,增长9%。南山区人均GDP去年达到30.87万元,比上年增加2.11万元,增长8.5%,已经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2.1倍。如果按照人均GDP水准,南山区已经超过香港,接近新加坡。
作为一线城市,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是重要衡量指标。从四大一线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排名来看,北京3311亿元,上海3268亿元,深圳是2238亿元,广州仅为1300亿元。但如果深圳前海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直追上海也指日可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人民银行宣布降息 三次降息月供可少还521元
- 下一篇:上海城乡农户就业同城同待遇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