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互联网+外贸”发展模式及趋势分析
2015/5/29 8:33:3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外贸行业发展不景气2014年,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2.3%,没有外贸行业发展不景气
2014年,受到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等因素影响,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2.3%,没有达到去年初制定的增长7.5%的目标。传统行业出口处于严冬,外贸影响比较大,经济形势复杂。美国经济复苏明显,欧美经济继续低迷,传统欧美市场订单增加不明显,整个外贸行业很不景气。
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增长4.9%;进口12.04万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5万亿元,扩大45.9%。按美元计价,2014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3.4%、6.1%和0.4%。
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以及国内传统竞争优势弱化,给了国内出口产业越来越大的压力,同时这也成为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转移的动力。2014年外贸转型升级的成效继续显现,服务贸易成为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目前,传统外贸企业受世界经济大环境及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成本上升、订单减少、行业竞争、自身局限性等。
“互联网+”对外贸带来的新气象
当前,中国制造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优化产业链、扩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还具有重塑国际产业链、提升品牌竞争力、建立全球贸易新秩序等作用。
改变价值链格局。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更加扁平化,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贸易商、批发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互联网+外贸的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助力企业快速成长。随着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现代物流和支付的发展,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出海通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代替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使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帮助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小企业有机会与大企业平起平坐、同台竞技,互联网真正帮助了小企业发展,为小企业开创了参与全球经济贸易的先河。
凸显“中国制造”优势。“互联网+外贸”能有效打破渠道垄断,节约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开拓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小而美”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诞生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将产品以跨国在线零售方式或者小额批发的方式直销到海外,中国制造的商品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卖遍全球,打通一条通往全球的便捷通道。现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外贸代工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拉动服务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小企业找外贸订单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小订单与小需求完成对接,相比传统贸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交成本。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则通过一站式服务,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模式是中国市场需求催生的原发性创新,是互联网时代贸易便利化的有效创新。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外贸综合服务业通过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一站式为中小微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微企业参与外贸数量巨大、运行效率低、外贸专业度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中小微企业外贸效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