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成为淘金“中国制造”的“风口”
2015/6/2 8:32: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列为十大战略支柱产业之一的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型转型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正成为淘金“中国制造”的“风口”。 27日,山东工在《中国制造2025》中,被列为十大战略支柱产业之一的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型转型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正成为淘金“中国制造”的“风口”。
27日,山东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韩国企业IROTECH签约,双方将合作推进山东智能工厂的建设和普及。
“模拟仿真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化车间会更提高效率和效益,更省人工,为山东的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厂家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解决方案。”作为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高端智能制造的企业,迈赫机器人自动化公司(下称“迈赫”)代表联盟与韩方签约。迈赫董事长王绪平说,IROTECH是韩国数字化制造综合软件开发领军企业,其开发的三维模拟仿真软件,可与德国、日本同类技术相媲美,双方合作将有利于提升山东智能制造水平。
据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李贻斌教授介绍,虽然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且资本热捧机器人产业,但缺乏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仍是制约中国机器人发展的桎梏,“困扰‘中国制造’的第一问题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站在制造业高端的机器人产业必须在关键技术和部件上有重大突破。”
市场勃发
28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迈赫副总经理赵永军坦言,与韩国IROTECH合作,借助其领先的3D模拟仿真软件技术,与迈赫的硬件完美结合,可为企业提供从软件管理到硬件应用的系统服务,此市场潜力巨大。
他表示,原来做钢结构的迈赫2010年涉足机器人制造,就是预测到了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广阔前景。
“制造业升级必然带动巨大市场需求。”赵永军说,相比工人,使用机器人的好处,多数企业已形成共识。即使是中小企业,也在谋求改变,局部创新、生产线自动化改进、信息管理的智能化,都成了生产车间升级的路径。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过去几年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40%。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则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23%至36%之间,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而从去年开始,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与市场需求激增相应,资本进入机器人产业的速度同样惊人。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至少有36个城市的40多个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机器人产业。一名业内人士则向导报记者透露,仅今年1至4月,国内与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就比去年增加了380多家。
必跨的一步
“如果说此前的中国制造是低质量、低价格进入的话;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国产机器人则是低质量、高价格。”赵永军毫不讳言国产机器人产业面临的尴尬现状。由于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购买,国产机器人并无多少竞争优势。
资本蜂拥而入的机器人企业,多是做机器人系统集成。“今年新增的企业中,90%做机器人系统集成,仅有几家做零部件,且不是核心零部件。”他解释说。
在李贻斌看来,机器人行业和中国制造的许多领域一样,不少企业缺乏研发动力和土壤,依靠模仿和引进快速切入市场,分享盛宴。他认为,“大量科研成果沉淀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没有真正成为研发主体,这和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少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有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