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三大风口分析:3D打印大数据机器人
2015/6/10 8:34:1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国内外企业、智库纷纷对此进行关注和研究。他们通过比较“中国制造2025”、美国“再工业化构想”、日本“工业智能化”和德国“工业4“中国制造2025”发布后,国内外企业、智库纷纷对此进行关注和研究。他们通过比较“中国制造2025”、美国“再工业化构想”、日本“工业智能化”和德国“工业4.0”之后认为,全球先进制造业正在聚焦3D打印、大数据、机器人等前沿热点,中国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中,需要紧密跟踪借鉴全球制造业前沿热点和发展路径,引导企业适时适度完善和调整发展重点,使“中国制造2025”在全球同类规划中具有竞争力和主动性。
3D打印应用到细分产业
“归根结底,先进制造技术使得新设计新材料得以应用。”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总经理魏斌评价3D打印技术称。
最近,欧洲和美国等的制造业联盟机构对发展3D打印细分行业进行了较为明确指向,他们把3D打印技术的市场需求主要定位在医疗和飞机关键小部件的制造上。
对此,中国工程院有关报告指出,3D技术将对智能生产、智能加工和智能设备带来推动作用。我国3D打印技术应该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可穿戴器件、个性化手术导板以及一些医疗模型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3D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尽管最近几年才走入公众视野并引发普遍关注,但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3D打印技术,很早就在医疗行业崭露头角。
比利时玛瑞斯三维打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凯艾姆·弗朗索瓦表示,仅2013年,该公司就打印了15万个医疗模型,包括个性化手术导板以及一些医疗模型等,目前全球已有1000多万人开始使用定制化的3D打印助听器产品。
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授王成焘认为,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远程化是21世纪临床医学发展的四大方向,其中,数字技术是主要支撑,3D打印技术是重要内容。
据王成焘介绍,目前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有三大领域——打模型、助力精准手术、量体个性化种植,接下来的研发方向是软组织系统和组织工程支架的3D打印,同时也对模型的物理性能提出更高需求,如能否打印血管肌肉等。
据了解,3D打印技术本质上并不是印刷技术,而是一种制造技术,业内也称其为“增材制造”,与传统制造业通过加工原料最终成型不同,3D打印技术是“无中生有”的制作过程,不仅不受原料几何形状的约束,还几乎不产生废料,能有效节约成本。
“3D打印技术可以解决很多传统工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开发中心中国总经理魏斌表示,先进制造业的根本在于先进产品,而生产先进产品必须有先进可靠的加工手段,能够把新型材料加以应用,3D打印技术在制造复杂、个性化产品方面要比传统制造工艺有优势。
魏斌举例说,飞机发动机叶片前面的防鸟撞零件形状复杂,加工起来很有难度,但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一次成型”,不仅提高了制造效率,而且使产品具有机械特质以满足功能需求。
当然,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一台3D打印机,也不是说只要有了机器、模型、好的材料就一定能够生产出好的产品,3D打印行业跟传统制造业一样,也需要工艺流程来进行管理操作,机器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