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预计2016年产值达350亿元
2015/7/16 8:32:3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传送带启动,多个并联机器人的支臂高速挥动,将输送而至的月饼一一分拣至包装盒中。视觉检测仪器检查包装盒是否漏装、错装。在传送带终端,一盒盒检测合格的月饼被机器传送带启动,多个并联机器人的支臂高速挥动,将输送而至的月饼一一分拣至包装盒中。视觉检测仪器检查包装盒是否漏装、错装。在传送带终端,一盒盒检测合格的月饼被机器人装入精美的外包装袋。
李群自动化公司展示的月饼自动包装线,只是东莞崛起的机器人产业缩影。
“东莞自去年起,在国内率先推行‘机器换人’。‘机器换人’不只‘换人’这么简单,关键是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同步,打响东莞机器人的品牌。产业转型升级与智能装备业同步发展,一箭双雕。”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广东国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明说。
未来三年翻倍增长
作为东莞市机器换人宣讲的主讲老师,李明7月12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感叹东莞机器人产业“跑得早、跑得快”。
这也是逼出来的。东莞向来是制造业重镇,曾有一句话“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以前指的是机箱、鼠标等电脑产品,现在则是手机、平板电脑。富士康、华为、酷派、OPPO、金立、步步高等均在东莞设立了生产基地。但近年,金融危机使出口价格下滑,加上招工难、人工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缺乏自主品牌等因素,使东莞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雪上加霜”,一些鞋厂、手机厂纷纷外搬到越南等地。
东莞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2014年,东莞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推动企业“机器换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从2014年起每年出资2亿元,连续3年共6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最高补贴比例可达设备总额的15%。
李明说,机器换人意义很大,一是推动东莞原有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动东莞的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业,一箭双雕。
东莞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至今东莞申请了“机器换人”的专项资金支持,东莞六成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也不断在涌现。
在2012年前,东莞机器人企业没有几家,2012年后机器人企业开始慢慢增加,2014年一下子新增了53家,是历年来增加数量最多的一年。截止到2015年1月,东莞共有机器人企业108家。
按照规划,东莞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的产值未来三年将翻倍成长,预计2016年产值达到350亿元,2020年产值达到700亿元,2025年产值超过1200亿元。
招商引智:寻找机器人创业企业家
东莞“机器换人”与本土机器人产业捆绑发展,鼓励使用莞产设备,并且莞产设备投入占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50%以上的,单个项目最高奖励金额提高至500万元。
在鼓励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中,东莞一改以往出口加工业“招商引资”的做法,变为“招商引智”。李明说:“如果重复走招商引资的老路,招得最好也是一个组装厂,不会有世界影响力的机器人民族品牌出现。所以一定要寻找有世界一流潜质的机器人企业创业家。”
2014年底,由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牵头的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在东莞揭牌,这是东莞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摆脱以往出口加工业“老路”的尝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